会议摘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中公解读
中国的实体经济体量大、产业丰富,在多方面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发展不均衡问题依旧困扰着实体经济。例如,在实体经济发展中,中小微企业相对于大企业属于“弱势群体”,如果不能很好地完善制度安排,解决市场准入等问题,中小微企业将举步维艰。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时,采取更加明确、有针对性的措施。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这方面就进行了部署,对振兴实体经济进行了突出、明确的安排,包括形成比较优势、加强创新、改善营商环境及推动市场公平竞争等。
[重要意义]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在经济下行、内外部环境复杂的情况下,振兴实体经济,做强中国制造,有助于挖掘发展潜力,实现动能转换,有效解决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
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做好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
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振兴实体经济要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既要去过剩产能,也要全面提升产品质量。
[对策措施]
质量是实体经济的生命。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用标准来立业,用品牌来兴企,努力攀登知识产权的高地,打造“百年老店”。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提高大企业素质,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的需要。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引导资金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文章插图来源与网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中公解读
中国的实体经济体量大、产业丰富,在多方面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不容忽视的是,发展不均衡问题依旧困扰着实体经济。例如,在实体经济发展中,中小微企业相对于大企业属于“弱势群体”,如果不能很好地完善制度安排,解决市场准入等问题,中小微企业将举步维艰。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时,采取更加明确、有针对性的措施。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这方面就进行了部署,对振兴实体经济进行了突出、明确的安排,包括形成比较优势、加强创新、改善营商环境及推动市场公平竞争等。
[重要意义]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在经济下行、内外部环境复杂的情况下,振兴实体经济,做强中国制造,有助于挖掘发展潜力,实现动能转换,有效解决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
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做好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
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振兴实体经济要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既要去过剩产能,也要全面提升产品质量。
[对策措施]
质量是实体经济的生命。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用标准来立业,用品牌来兴企,努力攀登知识产权的高地,打造“百年老店”。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提高大企业素质,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的需要。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引导资金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文章插图来源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