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考翻译推理必考题型解题技巧

2020/4

华图教育
|

字号:

2025高考志愿AI填报系统(开放)
安徽
请选择科目

    翻译推理是国考中必考的题型,并且有一定的难度。面对这种题型,很多考生无从下手,今日将向广大考生总结一下翻译推理的基本解题技巧,以帮助各位考生选出正确答案。其实,在逻辑学当中,并不存在翻译推理这一概念。翻译推理是我们对考题所做的一种归纳与总结,发现有这样一类题,是通过先翻译再推理的基本思路来解题,所以称之为翻译推理。因此,广大考生需掌握翻译推理解题思路:先翻译再推理。
    翻译:根据特定的逻辑规则,将题干中的文字信息翻译成逻辑表达。即A→B。
    推理:在翻译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推理方法进行推导。
    【题型识别】题干中出现特定的关联词,关联词基本两大类: 如果……那么……;只有……才……
    【翻译】题干“如果A,那么B”的文字表达,翻译为“A→B”
    题干“只有A,才B”的文字表达,翻译为“B→A”
    【推理口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翻译下面通过一个例题讲解,让各位考生更好掌握这种方法。
    【例】实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就是听从专家的意见;如果听从专家的意见,就能避免决策失误。据此,可以推出:
    A.专家的意见有时并不一定正确
    B.只有听从专家的意见,才能避免决策失误
    C.如果不听从专家的意见,就不能避免决策失误
    D.如果不能避免决策失误,就不听从专家的意见
    【答案】D
    【解题思路】
    第一步:题型识别。题干中出现“如果……那么……”关联词,考察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根据逻辑规则,题干“如果A,那么B”的文字表达,翻译为“A→B”。即专家的意见→避免决策失误。
    第三步:推理。
    A项:选项中只提到专家的意见,并未涉及决策失误,无关选项。
    B项:选项中出现“只有A,才B”的文字表达,翻译为“B→A”,即避免决策失误→专家的意见。错误。
    C项:选项中出现“如果A,那么B”的文字表达,翻译为“A→B”。即不专家的意见→不避免决策失误。错误。
    D项: 选项中“如果A,那么B”的文字表达,翻译为“A→B”。即不避免决策失误→不专家的意见。根据推理规则“否后必否前”推理原则,即专家的意见→避免决策失误。正确。
输入分数,查看能上的大学
安徽
请选择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