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试网,会计考试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会计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注册 | 登陆 | 注销 | 会员中心 | 网站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频道-新都网 >> 会计考试 >> 经济师考试 >> 中级经济师 >> 经济基础知识 >> 正文

经济师中级经济法基础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9/17
一 商业银行
1 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是最典型的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形式为工商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办理结算业务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性质:经营目标盈利化、经营行为市场化、业务活动多样化。
按机构设置分:单一银行制(美国州立银行);总分行制(英国银行模式)
按业务经营范围分:专业化银行(分业经营);综合银行制(全能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总体看是总分行制)类型:国有独资;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
2 商业银行主要业务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存差指存款大于贷款;贷差指贷款大于存款。
头寸指商业银行的流动资产。匡算叫扎头寸。长(收大)、短(支大)、松(长多)、紧(短多)。
各项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存款业务创新。
借债业务主要有:再贴现或向银行借款;同业拆借(金融机构之间临时性的资金借贷);发行资本债券;欧洲货币市场借款。
所有者权益包括:股本;资本盈余(资本溢价);未分配利润;风险准备金(补偿性准备金)。
补偿性准备金两种:资本准备金和资产业务损失准备金。
资产业务包括:现金资产;放款业务;政券投资业务。
现金资产(储备资产):库存现金;存款准备金;同业存放,托收未达款;同业拆放。
放款业务分类:
以用途为标准分:资本放款;商业放款;消费者信贷。
按归还期限划分:短期(一年以内);中期(1-5年);长期(6年以上)。
按贷款条件划分:信用放款;担保放款;抵押放款;质押放款。
票据贴现:指客户持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在票据金额中按市场贴现率扣除贴现日至到期日的贴现利息后,对客户付给现款的一种资产业务。
投资业务:银行的投资主要是指证券投资,不许做股票买卖。
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货币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而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是商业银行作为“支付中介”而提供的多种金融服务。(包括: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咨询业务)
货币结算形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转帐结算特点:货币周转与银行信用业务联系在一起,通过单位在银行开立的活期存款帐户上的货币资金转移来完成货币收付。结算方式:支票、汇票、信用证。
租赁业务:融资性租赁和杠杆租赁。
3 商业银行管理
资产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中心环节,决定着银行的利润和发展。
资产管理三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
资产管理内容:储备资产管理,贷款管理,投资管理。
负债管理主要思想:变被动负债为主动负债,改变对负债的成本观念,创新金融工具。
负债管理内容:改变经营方针,调整负债结构。规避金融监管,创新金融工具。到国际市场筹措资金。利用同业拆借市场筹措资金。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围绕回避利率波动风险而进行的,核心是利率管理,主要内容是对净利差的管理和利率敏感性缺口率的管理。
净利差=利息收入—利息支出 缺口率指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比
缺口率等于1利率变动对净利差不发生影响。大于1适用于利率上升期,小于1适用于利率下降期。
《巴塞尔协议》将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核心资本不得少于总资本的50%。
《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按权数加权计算后即为风险资产总额,并要求92年末,总资产占风险资产的比重应达到8%。
二 中央银行
1 独占银行券的发行权是中央银行的第一个标志。
各国中央银行大体经由三个途径:1)由商业银行转化为中央银行(英、法、德)。2)专门设置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3)由综合型银行银行改革为单一职能的中央银行(前苏联、前南、中国)。
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1)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2)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3)管理金融业的需要。4)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
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是国家干预经济、调节全国货币流通与信用的金融管理机关,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2 中央银行制度类型:
按资本构成分:股份制性质(美、日);国有化(英、法)。
按隶属关系分:财政部领导的(英、法、日);独立的中央银行制度(美、德、瑞典)
按管理体制分:一元化(英、法、日、中);多元化(美国联邦)
3 中国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货币发行业务:发行库与发行基金调拨。业务库与现金调拨。(发行基金调拨业务是组织人民币发行的第一步工作)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存款准备金业务;信贷业务(再抵押放款、再贴现、信用放款);清算业务(为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并由此使中央银行成为全国金融业的清算中心)。
中央银行对政府的业务:国库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国际储备业务。
4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目标:
1930前,控制银行券发行,防止金融机构倒闭。
30-90年,维持金融业的安全和公平竞争。
90年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综上所述:首要目标是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另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金融监管原则:安全、有效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管,金融监管的对象主要是国内的商业银行。
金融监管内容:制定政策、法规。审查批准。对业务活动进行管理监督。
金融监管手段:法律手段、先进的技术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三 国际金融体系
1 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外国钞票和以外币表示的信用工具及有价证券。自由外汇和非自由外汇(记账外汇或协议外汇)。
汇率: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按管理体制分:官方和市场。
按汇率制度分:固定和浮动。
按国际收支对应交易分:贸易和金融。
按银行买卖外汇分:买入价、卖出价、中间价。
按外汇交割期限分:即期、远期。
2 汇率决定
三个理论:铸币平价理论;国际借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对外贸易收支;物价水平的短期波动;两国利率对比的变化;政府的经济金融政策。
汇率对经济的影响:1)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影响。2)对物价水平的影响。3)对资本流动的影响。4)对国内就业水平和国内收入的影响。5)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3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国际交往使用什么货币,金币还是不兑换的信用货币;各国货币汇率的安排;各国外汇收支不平衡如何调节。
国际货币总原则:1)建立相对稳定的货币机制,防止不必要的竞争性贬值。2)通过协调国际间的汇率、储备等,为国际经济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清偿力。3)促进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黄金为后盾的世界货币体系。
核心内容:两个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
实质:以美元的金块本位制和其他国家货币的金汇兑本位制相结合的虚金本位货币体系。
宗旨:通过提供长期贷款和投资,解决成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所需的长期建设资金。
1973年3月后,各国放弃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体系崩溃原因:1)特里芬难题。2)汇率体系僵化3)IMF协调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能力有限。
该体系的作用:1)促进了战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2)缓解了各国的国际收支困难,保障了各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3)稳定了战后国际金融动荡不安的局面,开辟了国际金融政策协调的新时代。
牙买加体系:1976年1月8日
内容:1)确定了浮动汇率制度。2)黄金非货币化。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4)提高IMF的清偿能力。5)扩大了IMF的融资。
运行:国际储备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四 货币供应
1 货币需求理论
费雪和庀古剑桥方程式由商品价格和货币数量角度,研究货币需求。
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论”,现代货币数量理论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
1)传统货币数量学说:
欧文。费雪:MV=PT;庀古余额数量学说:Л=KY/M。
此两种说明问题:商品价格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化,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
2)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
影响人们流动性偏好动机有三项: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I0的水平线为流动性陷阱。
3)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发展
体现三个方面:利率弹性问题;资产选择问题;影响货币需求的心理动机问题。
新剑桥学派:七项动机(产出流量、货币工资、金融流动、预防投机、还款和资本化金融、弥补通货膨胀损失、政府需求扩张),三类需求(商业性动机、投机性动机、公共权利动机)。
4)现代货币数量论—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四个因素:财富总额;财富构成;金融资产预期收益率;其他因素。M/P=F(••###¥¥%%)
2 货币供给机制
M0=现金通货(人民币现钞)
M1=M0+银行活期存款(即企事业单位的支票帐户存款)
M2=M1+银行体系的其他存款(定期存款、储存存款、财政存款)
信用创造货币是当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下货币供给机制的主要内容,并且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所掌握。尽管商业银行不具备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却具备在中央银行放出货币的基础上扩展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能力受到因素制约:1)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2)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3)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缴付税款的限制。
正由于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因而称其为“基础货币”用“B”表示。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的存款准备率、需转化为现金及国库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一般将存款准备率与货币结构比率的倒数称为货币称数,K。
3 货币供给理论
1)凯恩斯及学派的货币供给分析
M=BK
2)新古典综合派对凯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主要观点:内生货币供应论,货币供应量是内生变量。
货币政策目标放在利率上
3)货币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
弗里德曼基于对货币需求的研究,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要保持货币供给平衡,必须保证货币供给的稳定性。提出货币供应量的“单一原则”。公开宣布并长期坚持一个固定不变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4)新经济自由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
保证市场经济模式的协调与稳定,必须保持货币的稳定,要保持币值的稳定,货币供给与商品的供给相联系。
原则:货币供给与社会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原则。保持商品追逐货币局面的原则。货币供给的增长应略低于商品供给的增长。
五 货币均衡
1 均衡原理
在货币运动过程中实现,指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关系。
从货币需求方出发,利率上升,公众出于对金融产业或使用资金成本的考虑,会增加在银行的存款或减少向银行的贷款,结果是一方面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增加而提高了实际存款准备率,使货币乘数下降,商业银行表现中央银行要求融通资金数量减少,使基础货币增量下降。
从货币供给方出发,基础货币与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量成正比变化,货币乘数与存款准备率成反比变化。
货币需求是主动方,而货币供给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处理好货币数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流通界货币数量的增长幅度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相配合,货币供应量应当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单位产品所包含的价值量相对下降的情况下,并不相应降低商品价格。而劳动生产率提高在技术或劳动密集性程度不同的部门并不一致,从而造成所谓的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克服剪刀差方法:通过调高价格低于价值的那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以使价格体系趋于合理化,其结果必然使价格总水平上涨,同时,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技术性能不断提高,也无形中使同类产品的价格自然上升,其结果也导致价格总水平不断上涨。
2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有效需求大于有效供给,物价持续上涨。物价上涨作为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在价值符号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类型:
按起因划分:需求拉上型(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成本推进型;输入型;结构型。
按表现形式分:公开型(开放性),抑制型(隐蔽性:持币待购,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直接原因:过度的信用供给。
主要原因:1)财政原因,财政赤字和赤字财政。2)信贷原因。信用膨胀。
承受能力因素:1)人民群众对通货膨胀前景的预期。2)人们以前是否经历过类似这样的通货膨胀。3)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政策的信任程度。
3 通货紧缩
表现:有效需求不足,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
由通货紧缩所体现的经济内容分析,其意味着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本来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供给情况而言的,因此,作为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通货紧缩现象,其数量标志也必然是一个或一组相对数指标来体现,而不应以某一绝对数指标来简单说明。
导致通货紧缩的原因:1)金融深化。(金融深化是使货币形态的金融资产总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往往小于1,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也吸收容纳了一定量的货币)2)收入因素。(消费倾向递减,消费倾向递增)3)体制因素。(消费预期大于收入预期)4)政策因素。(适度从紧政策的惯性)5)结构因素。(产品相对过剩问题)
六 货币政策
1 货币政策目标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目的是通过调控货币供给来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目标应该是解决宏观经济问题的决策。
目标体系构成:1)稳定物价。2)经济增长。3)充分就业。4)平衡国际收支。
政策选择三种配合:一是侧重于稳定物价目标,期望实现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二是侧重于经济增长目标,期望实现高通货膨胀的高经济增长;三是兼顾稳定与增长,期望获得低通货膨胀的适度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2 中间目标的选择依据
目标要求:1)具有内生性。2)传递的直接性。3)可控性。4)可测性。
遵循原则:第一可控,第二可测,第三相关性。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体系一般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储备头存(超额准备金),基础货币等。
中间目标的选择:M —R— I— E— Y(货币供给、利率、投资乘数、总支出、总收入)
现代货币主义则主要以反通货膨胀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提出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将货币供应量(M1)作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中间目标,主张把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比率上。
3 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率(存款准备率政策)
三个缺陷:一是当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从反方向抵消中央银行存款准备率政策的作用。二是若其发生作用,那么即使调整0。5%存款准备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也很大,因而其作用力度很强。三是调整存款准备率对货币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推而实现,成效较慢,时滞较长。
2)再贴现率(贴现政策)
再贴现工具主要体现为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再贴现工具的作用对象是基础货币。
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操作政策)
目的在于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中央银行通过买卖证券的价格,直接影响市场利率,通过利率变动来实现收缩或扩张信用的目的。
中国人民银行本币公开市场操作是于1996年4月9日正式启动的,由其下设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来进行,基本操作框架和做法是:实行一级交易商制度,具有国债一级自营资格的17家商业银行作为一级交易商。操作工具是财政部发行的短期国债。交易方式采取政券回购交易,以招标方式形成价格(利率)机制。


查看更多关于经济师中级经济法基础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的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会计考试栏目导航
  • 会计从业
    资讯动态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技巧心得
    初级会计职称
    资讯动态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法规专区
    经验交流
    中级会计职称
    考试资讯
    复习指导
    模拟试题
    历年真题
    备考经验
    注册会计师
    资讯动态
    复习指导
    模拟试题
    历年真题
    备考经验
    注册税务师
    资讯动态
    税务知识
    税法一
    税法二
    税务代理
    财务与会计
    税收法律
    技巧心得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
    资讯动态
    报考指南
    综合辅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案例分析
    经济师考试
    资讯动态
    初级经济师
    中级经济师
    备考经验
    精算师考试
    资讯快报
    试题专区
    辅导专区
    技巧心得
    统计师考试
    资讯动态
    初级统计师
    中级统计师
    技巧心得
    行业知识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资讯动态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技巧心得
    注册资产评估师
    资讯动态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技巧心得
    专业文库
    内审师资格考试
    资讯动态
    复习指导
    试题专区
    技巧心得
    审计师
    资讯动态
    复习指导
    初级审计师
    中级审计师
    ACCA
    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
    资讯动态
    复习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技巧心得
    会计考试网为会计考试考生提供初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高级会计师、经济师、从业资格等会计考试辅导资料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4-2009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8993号
    本站为非经营性网站,收藏资料纯属个人爱好,若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newdu2004@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