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考试网,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网站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频道-新都网 >> 时事政治 >> 时事评论 >> 正文

垃圾分类,不可再半途而废

http://www.newdu.com  2019/8/7  半月谈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萧海川
    “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今年7月,责罚分明的垃圾分类制度跃入公众视野。从好奇、围观到研究、探讨,公众对这项制度的热情始终不减。饱受关注固然令人欣喜,但并不代表未来一马平川。让垃圾分类制度平稳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依然任重道远。
    垃圾分类,并非新鲜事物。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废品回收机制,就不失为一种“垃圾分类”。环境更友好、资源回收率更高的垃圾分类制度,作为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经验,此前已多次在国内不同区域展开试点。然而,这种试水往往无疾而终——垃圾桶虽然分了类,垃圾依然混着扔,这种尴尬一再成为前车之鉴。
    再优秀的种子,也需要适合它生长的土壤。以往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照抄经验成分居多。但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巨大、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同,一味照搬照抄他人经验,实际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垃圾分类制度,看上去是把垃圾分一下类,实际是重塑垃圾处理的工作流程。从头到尾环环相扣,才能实现资源回收、垃圾减量、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再优秀的制度,也需要公众拥护与支持。从不分类到分类,垃圾不再是“放错地方的资源”。但对百姓而言,这却是一个“由简入繁”的过程。摆脱以往生活惯性,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才能让垃圾分类制度持之以恒。譬如上海就为居民提供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帮助人们了解、掌握分类的原则与技巧。这是一个很好的经验,毕竟“带着大家做”好过“喊着大家做”。
    按照相关工作部署,继上海之后,国内数十座大中城市将陆续实行垃圾分类制度。秉持“利于节约,便于生活”的原则,垃圾分类制度在各地也应当大同小异、适当微调。要将这项工作落实落细,将极大考验施政者的智慧、耐心与毅力。
    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一个适应的阵痛期。唯有将办法做细、工作做实,持之以恒,在反思中不断探索,垃圾分类制度才能更好地融入日常,为破解“垃圾围城”提供解决之道。

(责任编辑:admin)


查看更多关于的文章
快速导航
考试用书
信息检索
站内   百度   Google
辅导课程
特别说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都教育所提供的招生和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都教育”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都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都教育”。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新都教育)”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邮箱:newdu2004@tom.com
  本网欢迎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newdu2004@tom.com
  • 时事政治栏目导航
  • 时事新闻日报
    时事新闻周报
    时事政冶月报
    时事讲堂
    政府工作报告及政策
    时事评论
    时事热词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日常练习
    专项练习
    时事政治网为考研、公务员考试等各类考生提供时事政治、时事评论、时事历年真题、时事模拟题等考试辅导资料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4-2009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8993号
    本站为非经营性网站,收藏资料纯属个人爱好,若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newdu2004@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