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政治考试网,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网站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频道-新都网 >> 时事政治 >> 时事讲堂 >> 正文

“十四五”规划: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http://www.newdu.com  2021/1/23  《时事资料手册》  佚名  参加讨论

    作者:鄢一龙(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十四五”规划是我国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开局规划。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新目标、新理念、新方略,绘制了新蓝图,推动形成新格局,必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继续劈波斩浪前行,为我国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开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发展主题是高质量发展。不但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生态、文化、国家治理体系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一、“十三五”经济发展: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巨轮的运行经历了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脱胎换骨的转变。一方面,中国经济巨轮的运行速度由高速行驶换挡到中高速运行,“十三五”时期GDP平均增速约为5.7%~5.9%之间。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一速度仍可算不低,能够有效保障民生福祉。5年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600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达到了6.5%。从国际上看,中国仍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2015至2018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三分之一。在百年未遇的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都出现了负增长,中国预计是2020年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巨轮运行更加平稳、运行质量提高,这使得中国经济巨轮更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更能行稳致远。
    
    深圳市南山区大沙河畔的科技园(2020年9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
    第一是中国经济巨轮的主发动机变了,由主要靠投资驱动转向主要靠创新驱动。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5年的55.3%提高到2019年的59.5%。2019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23%,已经超过了欧盟。2019年中国的PCT专利申请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
    其次是中国经济巨轮的主帆变了,由主要靠投资与出口拉动转向主要依靠消费拉动。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的拉动力,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76.2%。
    第三是中国经济巨轮的运行模式变了,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了绿色发展。煤炭消费总量已经进入平台期,年均增速降低到0.6%,用水总量、工业固体废物总量开始与经济增长脱钩,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水环境质量改善,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第四是中国经济巨轮骨架结构变了,经济结构优化。我国制造业优势继续保持,制造业增加值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占世界比重从2015年的26.2%提高至2019年的28.3%。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了53.9%,成为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60%。数字经济、智能制造蓬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新支柱。
    第五是中国经济巨轮承载的货物变了,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中国品质、中国品牌,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相当于美国的4.58倍。
    二、“十四五”: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发展主题是高质量发展。不但宏观层面需要高质量发展,中观、微观层面也都需要推进高质量发展,由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全面转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率、效益的发展。
    首先,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效率,推动经济发展更多的依靠创新要素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其次,要推动以人民福祉为中心的发展。要持续推动发展由物质为中心转向人民福祉为中心,将持续提高人民精神、健康、家庭、社会角色、物质、环境等不同层面的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第三,要不断扩大发展的包容性。发展要吸纳十四亿人共同参与建设,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只有共同发展,才是真发展。
    第四,要推动广义社会财富的积累。发展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也是生态财富、文化财富、人力资本财富、知识财富等广义社会财富积累的过程。
    第五,要提高发展的韧性。不断提高发展应对外部风险、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使得发展过程既能做出灵活的适应性调整,又能够实现预定的目标。
    三、高质量发展的五大新引擎
    从未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依旧巨大,未来十五年中国的经济潜在增长率仍在4.8%左右,到2035年,中国完全有条件实现GDP总量翻一番,以不变价计算从目前的100万亿到2035年达到200万亿左右,同时这种发展又是高质量的发展。
    中国经济“新五化”已经逐步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将为中国经济巨轮源源不断地注入蓬勃的新动能。
    首先是数字化与智能化。以数字化与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将取代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工业浪潮,成为中国发展的最大发动机。历史上世界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在于掌握了新兴工业革命的领导权,与前几次工业革命边缘化、跟随者的角色不同,中国已经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领导者之一。
    其次是产业体系现代化。中国将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向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高增加值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构建三次产业结构协调,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实物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共生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是城市群化与城乡一体化。中国将建设城市定位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通勤同城化的现代化都市圈。推动现代化城市与现代化乡村比翼齐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自由双向流动,形成城乡互补、全面融合。
    第四是新型全球化。中国作为主动推动者、构建者的新型全球化将逐步替代简单融入世界的国际化成为新大势,并为中国发展注入全球新动能。通过布局国内国际两个生产、两个市场,推动国内国际全球经济大循环,不但为中国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也为全球提供了巨大的中国机遇,实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共赢。
    第五是治理体系现代化。通过“四梁八柱”改革的全面展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形成更具静态效率与适应性效率的中国制度体系。
    四、供需两端共同发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需要供给与需求两侧同步发力,推动经济发展由需求收缩带来供给收缩的低水平动态均衡转向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均衡。
    在供给侧,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发展主线,提升供给质量。通过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价值链结构、不同阶层的分配结构、实体虚拟经济结构、线下与数字经济结构、城乡区域结构等重大结构性战略调整,推动供给体系质量的提升。打通供给体系的堵点与痛点,畅通供给体系的循环。
    在需求侧,将扩大内需作为发展的战略基点,以强大中国市场拉动高质量发展。我国能够通过发挥社会主义优势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大公共投资的抓手,并带动私人投资。推进新基建,为第四次产业革命构建基础设施,包括构建各种类型智能终端、构建5G 等通信基础设施,构建城市大脑、行业大脑、国家大脑、数据存储中心、超级计算设施等智能中枢设施。推进软基建,包括环保、公共卫生、养老健康、教育、防灾减灾、国防基础设施等。推进硬基建的升级,包括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智慧城市建设,绿化生态环境升级改造,海绵城市建设。
    通过推进共同富裕,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购买力。挖掘潜在的消费需求,通过消费补贴等政策推进汽车、家电用品以旧换新,带动家居大件消费品的消费需求。扩大公共消费,提高公共产品消费水平,设立公共消费区。
    五、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牢固树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安全的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的动力变革,让创新成为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推动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创新,特别是要以科技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发展的动态均衡,持续推进发展的战略结构调整。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生态建设持续积累生态资本,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以开放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格局拓展,持续加大开放,聚集世界优势资源为我所用,推动并参与全球发展的大循环,主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新型全球化。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共同富裕取得明显成效。不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贫富差距,让所有人民都能更公平、更平等地共同分享发展成果,不断迈向共同富裕。以安全发展理念提高发展的韧性。统筹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将安全发展理念贯彻到发展全过程、全领域中去,安全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而提高发展质量本身也能降低发展的风险。
    (编辑:常琳)

(责任编辑:admin)


查看更多关于的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快速导航
考试用书
信息检索
站内   百度   Google
辅导课程
特别说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都教育所提供的招生和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都教育”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都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都教育”。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新都教育)”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邮箱:newdu2004@tom.com
  本网欢迎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newdu2004@tom.com
  • 时事政治栏目导航
  • 时事新闻日报
    时事新闻周报
    时事政冶月报
    时事讲堂
    政府工作报告及政策
    时事评论
    时事热点
    时事热词
    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
    日常练习
    专项练习
    时事政治网为考研、公务员考试等各类考生提供时事政治、时事评论、时事历年真题、时事模拟题等考试辅导资料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4-2009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8993号
    本站为非经营性网站,收藏资料纯属个人爱好,若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newdu2004@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