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网,事业单位考试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事业单位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网站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频道-新都网 >> 事业单位考试 >> 公共基础知识 >> 法律常识 >> 正文

浅析故意犯罪形态

http://www.newdu.com 2020/6/3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法律知识考试《浅析故意犯罪形态》,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男子强奸女童致死二审改判死缓、七旬老父被儿子儿媳殴打后死在家中、南京九岁女童被残忍杀害等等相关故意犯罪的微博话题层出不穷。我们很难去判探寻行为人的内心世界,但是行为人一旦故意去触碰了刑法的红线,在其故意实施的犯罪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因出现某种原而形成的一局面,该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故意犯罪形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和犯罪既遂。这也是我们对其定罪量刑关键因素之一。
    犯罪行为走向终局,定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犯罪完成,另外一种是犯罪未完成。
    一、犯罪的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
    (一)犯罪既遂
    犯罪的完成形态,也叫犯罪既遂,指的是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刑法》虽没有具体法条去界定犯罪既遂的概念。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犯罪既遂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行为人必须已经着手实施犯罪;齐备某一犯罪在《刑法》中规定的基本构成要件。一切条件成就之后,行为人的犯罪就既遂了。
    (二)犯罪预备
    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成立犯罪预备需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主观上为了实施犯罪,即行为人主观上做出了某一种犯罪的决定;第二,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即行为人为了使自己的犯罪决意付诸实践,准备犯罪工具,为犯罪制造条件,常见的有跟踪,踩点等;第三,事实上未能着手实施犯罪行为,表现为预备行为没有完成或虽然已完成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着手犯罪。第四,未能着手实施犯罪行为是因为行为人本人以外的原因导致,通俗理解为行为人原想继续实施预备行为但客观上没办法继续进行。由于犯罪预备社会危害相对较轻,且未能着手实施,客观上甚至可能并未出现损害。因此可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三)犯罪未遂
    根据《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可见,犯罪未遂的成立条件有三,首先,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此处“着手”的判断标准为行为是否对法益产生现实、紧迫、直接的危险;其次,犯罪为得逞,即没有发生行为人所希望或放任的、实施行为性质所决定的侵害结果。该判断基准是弗兰克公式“欲达目的而不能”;最后,上述犯罪未得逞的结果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停下来,没有办法将犯罪继续进行下去。此外,因为该种形态对于犯罪预备而言,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大,所以对于犯罪未遂,我们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但没有免除处罚这种量情。
    (四)犯罪中止
    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由此可知,要想成立犯罪中止,必须符合四个条件:第一,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的过程中;第二,中止须具备自动性,即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放罪结果发生,判断标准为“能达目的而不欲”;第三,中止须具备客观性,即要求客观上行为有做出中止的行为;第四,中止须具备有效性,即构成既遂的结果不能出现。对于中止犯,主观上是有悔改,采取具体行动有效阻止犯罪结果发生,因此若没有损害,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二、故意犯罪形态的判断思路
    首先判断行为人犯罪是否已经完成,倘若已经完成则属于犯罪既遂;反之,就得分析行为人是意志以内主动放弃还是意志以外被迫停下,无法继续实施犯罪,若为主动放弃有效制止犯罪结果产生则构成犯罪中止;相反的,如果是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被迫停下无法继续的,就需要再分析行为所处在的阶段是准备阶段还是着手之后齐备全部犯罪要件之前,在准备阶段的则成立犯罪预备,着手之后齐备全部犯罪要件之前则成立犯罪未遂。而判断着手的标准,就要看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对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是否有直接、现实、紧迫和高度的危险。
    试题演练:胡某潜入办公室行窃,当他将事先配置好的保险柜钥匙接触保险柜时,震慑于法律的威力,离开现场。胡某的行为()
    A. 不认为是犯罪
    B. 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犯罪预备
    答案:B。解析:胡某的犯罪行为未完成,其本可以继续进行实施盗窃,但因意志以内的原因,主动放弃行窃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责任编辑:admin)


查看更多关于的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快速导航
考试用书
信息检索
站内   百度   Google
辅导课程
特别说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都教育所提供的招生和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都教育”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都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都教育”。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新都教育)”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邮箱:newdu2004@tom.com
  本网欢迎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newdu2004@tom.com
  • 事业单位考试栏目导航
  • 招考资讯
    考试新闻
    政策法规
    公告通知
    综合新闻
    公共基础知识
    综合指导
    省情、国情地理
    政治常识
    经济常识
    法律常识
    科技常识
    生活常识
    人文常识
    历史常识
    管理常识
    公文写作
    事业单位概况与公民道德建设
    其他知识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综合指导
    言语理解与表达
    数量关系
    判断推理
    资料分析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综合应用能力
    综合指导
    申论热点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教师类
    综合辅导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专业知识
    面试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教师资格考试
    医疗卫生类
    综合辅导
    医学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
    医学相关知识
    面试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指导
    专业历年真题
    专业模拟题
    专项训练
    面试
    综合指导
    结构化面试
    面试热点
    历年真题
    模拟题
    备考经验
    综合指导
    综合辅导
    综合指导
    真题解读
    专家访谈
    专家解读
    事业单位考试网为事业单位考试考生提供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公共基础知识、面试等国家事业单位考试及地方事业单位考试辅导资料免费阅读及下载。 。
    Copyright © 2004-2009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8993号
    本站为非经营性网站,收藏资料纯属个人爱好,若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newdu2004@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