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网,事业单位考试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事业单位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网站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频道-新都网 >> 事业单位考试 >> 教师类 >>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 教育心理学 >> 正文

注意的分类

www.newdu.com 2022/10/14 中公教育 佚名 参加讨论

    一、考情分析
    注意的分类是教招心理学部分的常考点,从历年福建省教师招聘考情来看,以客观题为主,主要考察例子型的单选题,以理解例子为主,下面本文将结合历年出现过的题目来具体讲解注意的分类。
    二、知识解析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
    (1)概念: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不仅人类有,动物也有。
    例如: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听讲,迟到了的小明推门而入,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他,这是一种无意注意。
    (2)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第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
    ①刺激物的新异性:如街头迎面走来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
    ②刺激物的强度:绝对强度(巨大的声响、强烈的光线、浓郁的气味);相对强度,即刺激物强度与周围物体强度的对比。(在安静的图书馆内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人的注意)。
    ③运动变化:夜空中的流星;夜晚闪烁的霓虹灯;忽高忽低的声音。
    ④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万绿丛中一点红;鹤立鸡群。
    第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积极地情感态度,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观期待。
    ①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例如:足球迷对著名球赛、足球新闻很容易产生无意注意,而对足球不感兴趣的人则可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②积极的情感态度。
    ③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一个人情绪稳定,心情舒畅,精神饱满,就易对平时不经意的事物产生注意;反之,情绪低落,或身体处于疾病状态、疲劳状态,就很容易对许多事物视而不见。
    ④个人的心境:当人处于愉悦心境中时,更容易对周围事物引起无意注意,注意也更容易持久。
    ⑤主观期待:人们期待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例如,中国古典章回体小说常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作为每一回的结尾,使读者形成一种期待心理,吸引读者继续阅读下去。
    2.有意注意
    (1)概念: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例如: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或环境中出现种种干扰学习的因素时,我们通过意志的努力,使注意力坚持在要学习的东西上。
    (2)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
    第一,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有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
    例如:学生上课前进行预习,事先了解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知道哪些地方自己没有看懂,那么听课的时候,就容易产生有意注意,更有效地在课堂上选择信息。
    第二,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第三,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目的或活动的最后结果的兴趣。
    例如,考试对于应试者来说可能不能引起兴趣,但对于考试结果应试者非常感兴趣,从而在考试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能较好地保持其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1)概念:有意后注意也称随意后注意,它是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地注意。有意后注意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并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
    例如,熟悉键盘打字过后可以进行“盲打”。
    (2)培养有意后注意的条件
    第一,培养有意后注意的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直接兴趣;
    第二,熟练和系统化。
    三、题目练习
    1.上课时,教师使用红笔划出重点,引起了学生的( )。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分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有: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题干中,教师使用红笔划出重点,利用了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引起无意注意。故A项正确。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查看更多关于的文章
快速导航
考试用书
信息检索
站内   百度   Google
辅导课程
特别说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都教育所提供的招生和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都教育”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都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都教育”。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新都教育)”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邮箱:newdu2004@tom.com
  本网欢迎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newdu2004@tom.com
  • 事业单位考试栏目导航
  • 招考资讯
    考试新闻
    政策法规
    公告通知
    综合新闻
    公共基础知识
    综合指导
    省情、国情地理
    政治常识
    经济常识
    法律常识
    科技常识
    生活常识
    人文常识
    历史常识
    管理常识
    公文写作
    事业单位概况与公民道德建设
    其他知识
    历年真题
    模拟题
    日常练习
    专项训练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综合指导
    言语理解与表达
    数量关系
    判断推理
    资料分析
    历年真题
    模拟题
    日常练习
    专项训练
    综合应用能力
    综合指导
    申论热点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教师类
    综合辅导
    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专业知识
    面试
    历年真题
    模拟题
    日常练习
    专项训练
    教师资格考试
    医疗卫生类
    综合辅导
    医学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
    医学相关知识
    面试
    历年真题
    模拟题
    专项训练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指导
    专业历年真题
    专业模拟题
    专项训练
    面试
    综合指导
    结构化面试
    面试热点
    历年真题
    模拟题
    备考经验
    综合指导
    综合辅导
    综合指导
    真题解读
    专家访谈
    专家解读
    事业单位考试网为事业单位考试考生提供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公共基础知识、面试等国家事业单位考试及地方事业单位考试辅导资料免费阅读及下载。 。
    Copyright © 2004-2009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8993号
    本站为非经营性网站,收藏资料纯属个人爱好,若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newdu2004@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