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考研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研成功 梦想成真!
注册 | 登陆 | 注销 | 会员中心 | 网站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频道-新都网 >> 考研 >> 考研英语 >> 阅读理解 >> 正文

漫谈实现考研翻译译文通顺的原则

作者:贺莺    文章来源:新东方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6

     研究生入学考试英汉翻译部分的文章属于论述文文体,是有别于叙述、描写的一种广泛运用的书面语体,多取材于社会科学的论著、研究报告、文献资料以及报刊社论和评论。2004年考题选择了社会科学论著,阐释语言与文化关系。2005年考题摘自报刊社论,分析欧洲大众传媒纷纷合并的原因,指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合并是必由之路。2006年考题对美国社会一种流行的观点提出驳斥:作者指出不是美国社会排斥知识分子,而恰恰是知识分子抛弃了美国社会。为证明其论断,他对“知识分子”一词的外延和内涵重新加以界定。2007年考题则对加拿大高校增加法律课程的做法加以声援,强调了高校普法教育的重要性,指明了新闻工作者掌握法律知识的重要意义。

  鉴于该类论述文以具有一定学术理解力的高层次读者为交流对象,主要针对具有一定深度的严肃的社会、学术问题,旨在解析思想,阐发论点,辨明事理,展开论争,因此在语言上具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用词比较端重、典雅。倾向于使用正式语体的词语,力求给人以持重感,多用拉丁语、法语等来源的大词,长词,抽象词。

二、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倾向于使用长句,力求周密、深入,避免疏漏。对历年考题译句统计发现,定语从句后置、嵌套出现比例最高,宾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广为运用,兼有主语从句,分词,代词指代、替代,形式主语,强调句型、比较结构等特殊结构,总体呈现出盘根错节,环扣包孕的态势。

以2006年46题为例:

【考题原文】His function is analogous to that of a judge, (who must accept the obligation of revealing [in as obvious a manner as possible] the course of reasoning [which led him to his decision].)

【分析】短短33字,极好地体现了考研翻译论说文措辞、结句特征。

  首先,使用了analogous,reveal, manner, reasoning, decision等希腊语、拉丁语、法语来源的词汇,obligation为法律术语词,端庄凝重。

  其次,句式结构上环环相扣,曲径通幽。“His function is analogous to that of a judge”是主句,其中“that”用来替代“function”,这句话意思是“其功能与法官的功能类似”。

  接下来who引导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出场,补充说明“judge”的功能具体是 “who must accept the obligation”,即法官必须履行一种责任。而这一责任的具体内容则接着通过一个典型的英语名词结构“A of B”写明( “obligation of revealing the course of reasoning”),of后就是责任的具体内容,即 “revealing the course of reasoning” (“揭示推理过程”)。

  方式状语“in an obvious manner”,进一步添加信息,说明reveal的方式。出于表达的需要,一反状语位于句尾的惯例,该方式状语前置到动词 “revealing”之后,并与“as obvious as possible”的结构套用,形成“in as obvious a manner as possible”,从而使表达更为精准,而结构更加复杂曲折。意为“用尽可能清楚的方式”。

  最后又添加了which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which led him to his decision”) ,对推理过程(“course of reasoning”)的作用补充论述,说明“这一推理过程可引导法官做出评判。”

  整个句子结构环环嵌套,层层深入,而又井然有序,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珠联璧合的整体。

  那么,面对考研文体中俯拾皆是的如此复杂的英语句子,如何实现考研大纲所要求的“通顺”的表达呢?很多同学开始做翻译练习后很悲观,因为一夜之间恍然发现自己不但英语不好,而且似乎汉语也不好,无论如何都无法用流畅地道的汉语把句子意思表达出来。果真如此吗?其实,考研翻译论说文虽然端重工整,但却朴实无华,绝无文学笔调的描述,我们所积累的汉语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之所以翻译中会出现表达障碍,往往是由于不了解汉英双语的差异性所造成的。换句话说,就是受到了英语语言、思维结构的束缚,试图用英语结构来进行汉语表达。这就如同一个人用筷子吃西餐,当然会难受,不但会难受,而且会犯连自己都觉得很可笑的错误。

  著名诗人、翻译家余光中先生在谈翻译时,曾举过这样一个趣例。孩子猛咳不止,妈妈加以指导说:Don’t cough more than you can help。“help”在这里是“忍住”的意思。类似于这样的汉语表达:“忍着点,能不咳,就不咳。” 可是,同学们照搬英语比较结构句式,翻译成:“不要咳嗽起来比你能不咳得咳得更多。”从而贻笑大方。

  细思起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流利地用汉语来表达端重有序的英语长句,关键是要在宏观上把握语言结构的差异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 “己” “彼”和转换,就考研翻译文体而言,具体要实现三项重要的思维和结构的转换,即化整为零,以动传静,反客为主。

一、化整为零

  这一转换的基础是形合,意合的界定与区分。06年46题凸现的就是英语句子的形合法(hypotaxis)。特征为主从分明,等级森严。结构是在一个主句统辖之下,在不同的地方添枝加叶,插入各种从属结构,层层展开。从属结构包括动词的非限定形式、介词短语和各种从句。整个句子可比作“枝杈形”结构,犹如“参天大树,枝叶横生”,语法层次严密,关系紧凑。

  比较而言,汉语则采用意合法(parataxis)。特征为平起平坐、前仆后继。也就是说,汉语句子关系往往是并列、并行的,有人称之为“流水句”,或“波浪形”结构,各个子句彼此之间在没有连接词的情况下,宛如“万顷碧浪,层层推进”,而推进的动力就是时间或逻辑顺序。因此中文句子语序更迭往往会导致语义的转变。“罪无可恕,情有可原”与“情有可原,罪无可恕”,也因而成为两种绝然不同的评判。

  英汉翻译因而酷似拆卸圣诞树的过程,将小的枝杈、装饰物一一从树上拆卸下来,分门别类,放到大大小小的塑料袋里封存。刚才所探讨的2006年46复杂的考题,我们需先化整为零,用简单的小句把意思平铺直叙,并列地写出来,转换为中文的结构特征,然后再传译出来:

His function is analogous to the function of a judge

A judge must accept an obligation

The obligation is to reveal the course of reasoning

This must be done in an obvious a manner, and as obvious as possible.

The course of reasoning led him to his decision

我们将其逐句对译出来:

其作用于法官相类似,

他必须履行一项责任

即揭示推理过程

且尽力用最为清楚的方式表述

正是这一推理过程促其做出了判决

  最后我们按照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和习惯,把这几个句子按照逻辑编排到一起,至于句式或长或短,语言或文或白,则纯属风格差异的问题了。

【参考译文1:】其作用于法官相若,即:必须竭尽所能,以明白晓畅的方式揭示促其作出判决的推理过程。

【参考译文2:】他的作用和法官差不多,就是要用最浅近的方式去揭示自己作出决定的推理过程。

二、以动传静

  如前所述,英语句子是以主谓为主轴,以动词位于核心的多层结构。但是由于英语动词在句中,前要与主语一致,后要与宾语、补语照应,形式变化十分繁复,多方牵制,使用极不自由,所以每个句子只能使用一个限定动词。而名词,介词以其含义准确丰富、表达凝练简洁,没有词形变化,而备受推崇。尤其在强调端庄准确的论说文中,这种静态表述可以使句子结构比较严谨,避免歧义。如:

【原文】China’s vast size and resources, her extraordinary economic progress over recent years, have made her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player in the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y.

  句中划线部分构成了典型的论说文静态表述。

  然而汉语句子中,动词没有词形变化,使用方便,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还可以构成连动式或兼语式谓语,占有绝对优势。其实,汉语句法一大特点就是动词连用。按照时间顺序,逻辑顺序,逐步交待,层层铺开。

     因此,英汉翻译中要实现表达通顺,另一项重要的转变就是化静为动,尽可能避免照搬原文的名词结构,而将英文中看似静态,实则蕴含动态的名词,介词,分词,甚至形容词转换为中文中呼之欲出的动态表述。比较下列两句译句:

【译文一】中国广阔的面积和丰富的资源,她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使她成为当代国际经济中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译文二】中国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近年来经济迅猛发展, 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地位日趋重要。

  可以看到译文一中多个“的”字结构都是照搬原文静态表述的产物,而译文 “洋味”十足或“翻译腔”浓厚也来源于此。译文二并列使用动词主谓结构,以动化静,语言因而显得通顺自然,简洁流畅。请看2006年48题的翻译:

【原文】I have excluded him because, while his accomplishments may contribute to the solution of moral problems, he has not been charged with the task of approaching any but the factual aspects of those problems. (2006:48)

  如果将contribute to the solution of moral problems翻译为“有助于解决道德问题”,其可读性明显优于“对道德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

【原文】The emphasis on data gathered first-hand, combined with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brought to the analysis of cultures past and present, makes this study a unique and distinctly important social science. (2003/63)

  这句话是考研翻译史上一个空前的难句。其中划线部分的三个分词和抽象名词环环套用,表面上是静态表述,实则外静内动,如果照搬原文静态描述,中文翻译必将不伦不类(如将第一小句翻译为:对被第一手收集到的数据的强调,被与被引入到对过去和现在种种文化形式的分析中的跨文化视角相结合….)。我们试将它们全部转换为动态表达,发现句子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译文】强调收集第一手信息,加之用跨文化的视角分析过去和现在种种文化形式,使得这一学科成为一门独具特色,举足轻重的社会科学。(加点部分为转换过来的动词。)

三、反客为主

  被动语态是英语论说文的一大特色,体现出其端庄凝重、公正客观语言风格。而中文被动表达较之英文频率要低得多,主要是受古汉语中 “被”是“受”,是“遭”的影响。《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王身亦被十余创”,正是“遭受”的意思。而《红楼梦》对“被”的使用也非常小心。后人评价,“那小红臊的转身一跑,却被门槛绊倒”,曹雪芹“被”字用得自然。“被”在国人心目中因而常有不快的联想。而将英文中的被动态不分青红皂白,如数转换为中文被动语态,无疑会使译文可读性大打折扣。

  如2000年75题:themselves (mass migration movement) (are) made relatively easy nowadays by modern means of transport. 如果翻译为被动,则势必出现这样的译文: “今天大规模人口流动也被…弄得?搞得?…相对容易…” 非但别扭而且容易产生歧义。通过主客转换,将原文动作主体和客体换位处理,立刻就会产生柳暗花明的感觉。比如用by后面modern means of transport作主语,而themselves转为宾语。

【译文】今天,现代化的运输手段使之变得相对简单。

  钱钟书先生曾指出:“译文达而不信者有之,未有不达而信者也。”也就是说译文不通顺是不可能真正忠实于原文的。傅雷先生的教诲则更为振聋发聩,“假如破坏本国文字的结构与特性,就能传达异国文字的特性而获致原作的精神,那么翻译真是太容易了。不幸那种理论非但是刻舟求剑,而且结果是削足适履,两败俱伤”。闻者足戒![编辑:熠]

  本文选自新东方贺莺的博客,博客链接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9ab99f01000beu.html

(责任编辑:admin)


查看更多关于漫谈实现考研翻译译文通顺的原则的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快速导航
培训信息
特别说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都教育所提供的招生和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都教育”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都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都教育”。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新都教育)”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邮箱:newdu2004@tom.com
  • 考研栏目导航
  • 招考资讯
    考试新闻
    招生简章
    考试大纲
    考研政策
    分数线及成绩
    录取调剂
    院校信息
    综合新闻
    专业介绍
    考研政治
    政治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专项训练
    考研英语
    英语指导
    英语知识运用
    阅读理解
    写作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专项训练
    考研数学
    数学指导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专项训练
    考研专业课
    综合指导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法硕联考专业基础
    法硕联考综合
    历史学基础
    西医综合
    中医综合
    化学
    日语
    俄语
    其它专业课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专项训练
    考研复试
    综合辅导
    综合辅导
    真题解读
    专家访谈
    专家解读
    备考经验
    经验技巧
    考研故事
    综合辅导
    考研网,考研门户网站,提供考研院校信息,考研论坛,报考指南,招生简章,复习资料,专业试卷,考研题库,考研政治,考研英语,考研数学,考研分数,考研调剂,考研经验,考研心情等考研信息。
    Copyright © 2004-2009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8993号
    本站为非经营性网站,收藏资料纯属个人爱好,若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newdu2004@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