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考研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考研成功 梦想成真!
注册 | 登陆 | 注销 | 会员中心 | 网站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频道-新都网 >> 考研 >> 考研专业课 >>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 正文

备战08年考研:《中外教育史》一些知识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11

  001、壬戌学制:11915年国内兴起了新文化运动,1919年又出现“五四”运动。这两场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猛烈批判了传统的文化教育思想。21919年全国省教育会联合会第六届会议,再次提出修改学制问题。1921年第七届全国省教育会联合会在广州开会,集各省方案之长,制定了一个新学制系统草案。1922年9月教育部召开学制会议,对该草案稍作修改后,再关第八届全国省教育会联合会征求意见,然后于11月1日公布实施,史称“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3新学制以下列七条标准为依据: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地方伸缩余地。在学校系统总说明中提出:学制分期大致以儿童身心发达时期为根据,采取纵横活动主义,教育以儿童为中心,顾及学生个性及智能,高等、中等教育之编课采用选科制,初等教育之升级采用弹性制。④新学制注意到了制定学制与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需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

  002、朱子读书法:朱熹的弟子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出“朱子读书法”六条。这“六条”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有内在的逻辑,是一个完整的读书、求学、进业的程序和步骤。“循序渐进”包含有读书的“量力性原则”,“熟读精思”包括有读书的“巩固性”原则,“虚心涵泳”包含有读书的“客观性”原则,“切已体察”包含有读书的“结合实际”原则,“着紧用力”包含有读书的“积极性”原则,“居敬持志”包含有读书的“目的性”原则。可以说“朱子读书法”包含有上述这些原则的萌芽和因素。

  003、智德统一论:1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2如何培养道德,是苏格拉底提出的一个重要的问题。3在他看来,道德不是天生的,人之所以不能为善或为不善,是由于人对于什么是善没有真正的认识。④正确的行为是基于人的正确判断,错误的行为是基于人的错误判断。⑤因而知识和道德是密切联系的,知识和道德的统一的。⑥“~”的提出,在教育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既然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认识,对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以教给人的。教人道德就是教人知识,教人智慧。⑦同时这个论断又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同于道德,道德是一个复杂的情感上的体验和行为上的实践。

  004、文雅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1在他看来,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征在于人具有理性。人只有充分运用和发展理性,才能真正实现自我。2文雅教育实施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闲暇时间。具有足够闲暇时间,自由人才能专心从事崇高的“沉思”活动,发展和运用自己的理性。二是要有自由学科。只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自由学科,才是自由人应当学习的学科。这些自由学科应包括读、写、算、体操、哲学等。3文雅教育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以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为目的;文雅教育是以自由学科为主要内容,避免专业化的训练。

  005、苏格拉底法:1苏在进行讲学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师生之间对话的方法,一般称为“苏格拉底法”。2“~”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讥讽是就对方的问题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出答案;归纳是从各种具体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形成一般的概念;下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3~主要特点是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来获得对事物的认识。由于这种对话不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强制性灌输上,而是建立在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基础上,有利于思维的训练和真理的发现,因而,对以后西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受教育者须有探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讲座的问题有一定和知识积累;教育的对象更适合有一定推理能力的成年人。

  006、和谐教育: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也提供了和谐教育思想的基础。2在他看来,体育是为了身体和生理;德育是为了人的非理性灵魂;智育是为了人的理性灵魂。从人的发展来看,这三个方面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联系、和谐发展的。因此,教育应当注重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顺序,促进其和谐发展。3亚把人的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生到7岁),主要发展儿童的身体,让儿童观察日后他所从事的活动;第二阶段(7岁到14岁),主要是进行德育。教育内容是体育和音乐,目的是“净化”非理性灵魂中的不良冲动和欲望;第三阶段(14岁到21岁),主要是进行智育,目的是为了发展青年的理性灵魂,学习的科目有数学、文法、诗歌、修辞、伦理学、哲学等。④亚的和谐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07、雄辩家:西塞罗是罗马共和时期著名的演说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为《论雄辩家》,书中阐述了作为一个演说家所必需的学问和应具有品质。雄辩家应是一个就目前的任何问题,以规定的模式,脱离讲稿,伴以恰当的姿势,得体而审慎地进行演讲的人。雄辩家应有广博的知识;要有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要有优美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雄辩家的培养应把练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常用的练习方法有模拟演说、写作等。

  008、查理曼的教育改革:1在中世纪初期,西欧最有影响的是由法兰克人建立的王国。公元768年查理曼大帝即位后,大力进行教育改革,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推动了世俗教育的发展。2公元787年,查大帝发布公告,要求全国的主管教区和修道院除了进行宗教活动外,还要对能够接受学习的人进行识字教育。3公元789年,查又发布补充公告,要求各教区设立学校,教儿童学习阅。④为了加强对统治阶级上层子弟的教育,查邀请英格兰的学者阿尔琴创办了宫廷学校,使这所学校成国西欧最著名的宫廷学校。宫廷学校主要学习“七艺”,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

  009、骑士教育:1是这一时期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2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3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7-8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亲的教育,学习的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教育以及身体的养护与锻炼。7-8岁以后为礼文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子送到高一级贵族的家庭中充当侍童。主要学习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同时,还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艺。这一阶段,还要进行赛跑、角力、骑马、击剑等内容的训练,以使身体强壮有力。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010、经院哲学:⑴是西欧封建社会中的统治思想和官方哲学,因产生于天主教的修道院(经院)而被称为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源于2世纪的教父哲学,真正形成于11-12世纪的中世纪。⑵经院哲学有两个基本特征:它以“经院”为生存环境;以“辩证法”为操作原则,是基督教神学理论化、专业化的产物。⑶经院哲学主要争论的是关于个别事物与一般概念孰先孰后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唯实论”与“唯名论”之争。代表人物分别是安瑟伦、洛色林等。⑷经院哲学发展到托马斯·阿奎那时期开始衰落。⑸经院哲学论争对中世纪西欧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它客观上促进了古典学术和文化的传播2力图使理性与信仰协调一致,在宗教的形式下孕育着理性的精神,给理性一定的合法地位3提出了理性训练的教育目标和方法④经院哲学内部不同派别的争论,促进了大学的自由探讨,有助于大学的发展。

  012、新大学运动:19世纪初,英国产业革命要求大学适应新的需要,英国开始了新大学运动。1828年,伦敦大学学院成立,拉开了新大学运动的序幕。学院以自然科学学科为主,不进行宗教教学。1829年,国教派成立了国王学院,也开设了许多新的课程。1836年,两所学院合并为伦敦大学。不久,又有许多医学院和普通学院附属于伦敦大学。19世纪下半期,在伦敦大学的带动下,英国许多城市,如曼彻斯特、南安普敦、纽卡斯尔等出现了新的大学。这些学院的共特点是由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教育面向中产阶级。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开展,也使得英国出现了大学推广运动。从此,英国大学在加强与社会联系,扩大受教育对象,推进课程改革等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013、1870年《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法案规定: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和监督权;地方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对5-12岁的儿童实施强迫初等教育;在没有学校的地方,允许私人在一年内设校,过期者由地方委员会设立公立学校;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离。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从此,英国出现了公、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以后,英国又相继通过有关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的法规,推动了义务教育的发展。

  014、《基佐法案》与《费里法案》:1都是法国发展初等教育的法案。七月王朝时期,法国的初等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1832年,基佐担任教育部长,1833年6月通过了《基佐法案》。法案要求在法国的每一个区都建立一所初级小学,在每个6000人以上的城市设立一所高级小学。基佐认为,初级小学的任务是进行基本知识、道德和宗教教育。高级小学应通过设置职业课程,使学生获得实际的知识。还提出了重视初等师范学校的思想。《基佐法案》颁布后,法国的初等学校和师范学校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这一法案没有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21881-1882年期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法案》。第一个法案中规定了国民教育发展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原则,后一个法案是使三个原则具体化。这些法案规定:6-13岁为义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小学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法卢法案》(1850年通过)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费里法案》为这一时期法国初等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方向,促进了法国义务教育的普及。

  015、公立学校运动:1美国19世纪30年代掀起的一次重要的普及义务教育运动。贺拉斯·曼等人成为重要的推动者。2主要是指依靠公共税收维持,由公区教育机关管理,面向所有公众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运动。3最初发生在初等教育领域。主要特点:一是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小学;二是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强迫入学,强迫入学的年龄与入学的时间随着义务教育的推行逐步延长;三是采用免费教育的手段促进普及义务教育运动的开展。随着公立初等教育的发展,也相应地促进了美国师范学校的发展。④19世纪上半期,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进行主要是在中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进行主要是在中学。公立中学实行免费的原则,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中等教育的机会。

  016、《毛雷尔拨地法》:1862年,美国国会批准了《毛雷尔拨地法》。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为数,以每位议员拨三万英亩土地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应将赠地的收入用于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毛雷尔拨地法》颁布后,美国大多数州创办了农工学院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设农工学院。农工学院的出现,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也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际的传统。

  017、《国民学校章程》:1762,叶卡捷琳那二世上台,又开始了俄国的改革。1786年,颁布了《国民学校章程》。法令规定:各地设立国民学校,由当地政府领导,聘请校长进行管理。办学经费由当地的政府、贵族、商人共同承担。法令还对国民学校学制的形式、课程的内容、师生品德、教学乃至日常生活及宗教信仰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国民学校章程》是俄国历史上发布的最早的有关国民教育的正式法令,对俄国近代教育、特别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018、《国民教育暂行章程》和《大学附属学校章程》:19世纪初,亚历山大一世即位,在内政和教育方面采取了较为自由的政策。1803年,颁布了《国民教育暂行章程》,1804年,颁布了《大学附属学校章程》。在《大学附属学校章程》中规定,将全国分为6个大学区,每个大学区设立一所大学。大学不仅有教学和科研的权利,还有管理本学区各级普通学校的权力。大学下属的学校有堂区学校、县立中学和文科中学。1804年的《大学附属学校章程》建立了相互衔接的学校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019、《学校令》:在文部大臣森有礼的主持下,1886年日本颁布了各种教育法令,统称为《学校令》,其中包括《帝国大学令》、《师范学校令》、《中学校令》、《小学校令》。1《帝国大学令》规定,帝国大学的任务是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教授学术、技术理论,研究学术及技术的奥秘。2《师范学校令》规定,将师范学校分为普通师范学校与高等师范学校两类。前者由地方设立,培养公立小学的教师和校长;后者由国家设立,培养普通师范学校的教师、校长及中学教师。3《中学校令》规定,中学是为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人才而进行的基础性教育。中学分为普通中学与高等中学两类。前者属普通教育学校,由地方设置及管理;后者属大学预科性质,由文部大臣直接管辖。④《小学令》规定,初等教育受教育年限为8年,分两个阶段实施。前4年为普通小学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后4年为高等小学阶段,实施收费制。⑤这一时期日本学制的改革,为建立近代的学校制度奠定了基础,对推动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职业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020、《教育敕语》:1890年,日本颁布了由明治天皇签署的《教育敕语》,成为日本近代教育发展的总的指导纲领。《教育敕语》主要分三段,第一段指出日本教育的根基源于传统的“忠君爱国”的伦理道德思想;第二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的具体条目;第三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条目的普遍意义,要求国民必须遵守。《教育敕语》颁布后,对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此,日本近代教育开始纳入天皇制国家主义的政治轨道,加重了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

  021、《巴尔福教育法》:进入20世纪,英国加强了对地方教育的管理。1902年,英国颁布了《巴》。主要内容:1设立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教育,以代替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2规定地方教育当局应保证满足初等教育的要求,享有设立中等学校的权利3地方当局还应负责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提供资助,并对其进行一定的控制。《巴》的颁布,促成了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结合,形成了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管理体制,对后来英国教育管理体制和中等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022、《费舍教育法》: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教育大臣费舍提出的教育议案,制定了新的初等教育法,也称《费》。主要内容:1加强地方当局发展教育的权力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制约地方当局的权限2地方当局为2-5岁的儿童开设幼儿学校3规定5-14岁为义务教育阶段④地方教育当局应建立和维持继续教育学校,向14-16岁的年轻人免费提供适当的学习课程。《费》在建立完整的国家教育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023、《巴特勒教育法》:也称《1944年教育法》,由英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提出。主要内容:1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2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3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提供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④法案还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巴》是英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对英国战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14、综合中学运动:160-70年代,英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主要在中等教育方面。《巴特勒教育法》实施后,英国形成了由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组成的中等教育结构,但各种中学质量、标准差异较大,引起了社会的争论。21951年,英国工党提出了发展综合中学的计划。31964年,工党执政后再度把发展综合中学作为自己的政治策略。④1965年工党政府发布《中等教育的结构》的通告,要求按照综合中学的模式改组中等教育机构。从此,综合中学在英国得到迅速的发展。⑤到1975年综合中学学生人数在中学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68.8%,综合中学已成为英国中等教育的主要类型。

  015、《1988年教育改革法》:1进入80年代,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和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上。21981-1983年,英国连续发表了十多份对高等教育的调查报告,称为《雷沃休姆报告》。31988年7月29日,英国通过了教育大臣贝克提交的教育改革法案,称为《1988》。法案主要是关于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改革问题,但也涉及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管理、教育经费等多方面问题。主要内容:a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5-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b建立与课程相联系的考试制度。c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参加四次(7岁、11岁、14岁、16岁)考试。d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施“摆脱选择”政策。原地方教育当局管理的所有中学,及规模较大的小学,直接接受中央教育机构的指导。e还赋予家长为了女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规定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技术学校。f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经费预算做出了新的规定。《1988》被看做是自《巴特勒教育法》以来,英国教育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强化了中央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

  016、“统一学校运动”:1919年,法国“新大学同志会”参批判双轨制教育的斗争中提出了建立统一学校的主张,要求建立统一的学校,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这一主张,反映了欧洲新教育运动对法国教育的影响。法国很快掀起了“统一学校运动”。其中,“新大学同志会”的改革主张引起了法国社会广泛关注,并导致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017、《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由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和儿童心理学家瓦隆在1947年提交的教育改革方案。主要内容:1提出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6项基本原则,包括社会公正、学科价值平等、方向指导和职业指导等2实施6-18岁的免费义务教育,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方向指导阶段和决定阶段进行3对义务教育后的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设想④对教育中注意学生的特点、采取小组教学、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和责任感等提出了要求。《郎》虽然没有实施,但提供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对法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018、《哈比法案》:19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又称《哈比法案》或《哈比改革》),其重点是加强法国的职业教育。1为加强职业教育,又对法国普通中小学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2教育管理体制上,规定学校成立各种组织,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工作。3教育内容上,强调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增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学方法上,实行“三分制教学法”,即把教学内容分为工具课程、启蒙课程和体育课程三个部分。《哈》代表了法国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但由于要求较高,难于在教育实践中实施。

  019、《总纲计划》:1959年,联邦德国进行了教育改革。2月14日,公布了《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简称《总纲计划》。《总》主要探讨如何改进普通初等和中等教育问题,没有涉及高等教育。在初等教育上,建议所有儿童均应接受四年制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的促进阶段教育。在中等教育上,建议设置三种中学:主要学校、实科学校和高级中学,分别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总》既保留了德国传统的等级性,又适应了战后德国社会劳动分工对学校培养人才规格和档次的不同要求。

  020、《汉堡协定》:进入60年代中期,德国又开始对教育进行改革。1964年10月28日,联邦德国各州州长在汉堡签订了《关于统一学校教育事业的修正协定》,简称《汉堡协定》。《汉》规定:联邦各州的所有儿童应接受9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应是全日制学校教育。所有儿童在接受了基础学校教育和两年促进阶段或观察阶段教育之后,可以进入三种不同中学,即主要学校、实科学校和完全中学。《汉》关于义务教育的规定,以及关于全日制教育的规定,保障了联邦德国教育的稳步发展。

  论述1、结合实际,论述当前加强和改善德育工作的意义。结合实际,阐述德育与其他各育之间的关系。

  ⑴德育工件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道德支持和道德保障。德育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德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社会的道德状况。

  ⑵德育工件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需要。对青少年来说,道德需要与理智需要、审美需要一样,是他们的人生基本需要。道德需要能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的方式和类型,在相当程序上决定了他们成年后的道德素质和道德素养,决定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程序和社会性接纳程序,决定了他们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发展方向的正确与否。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使他们拥有一个充实的、有意义的、有尊严的和幸福的人生。没有受过良好道德教育的人,往往会走向歧路、邪路,贻误终身,害人害己。

  ⑶德育工作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在1它们共同服务于教育目的,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丰富个笥的形成2德育工作为其他各育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方向3德育与其他各育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论述2、结合实际,谈谈当前我国德育工作中存在哪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并给出你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⑴建国以来,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的德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是,也经历了不少的曲折,存在不少值行深思和探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1德育工作中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2德育过程中严重的知识主义倾向3德育管理中严重的主观主义倾向④德育研究中严重的经验主义倾向⑤德育评价过程中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⑥这些问题大量、反复出现的后果是大大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效果,使得德育工作花开得多,果结得少。⑦这是与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信不相称的,与德育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作用不相称的,也是非常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的。

  ⑵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几方面入手:1在思想观念上,教育者要切实认识和理解德育在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真正地落关“德育为首”,要像抓智育抓升学那样抓德育2在知识基础上,教育者要加强德育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一些新的道德现象和道德问研究,探索它们发生发展的规律性,为德育提供既有高度又有鲜明针对性的理论指导,从根本上克服德育工作单纯依靠上级行政指示或个别经验总结的做法,推动德育工作的科学化3建立合理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克服传统的泛泛而论,又要克服一味强调量化的做法,使用权德育工作的评价真正难免起到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改善的目的④提高广大教育者自身的道德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建设学校德育工作良好小环境⑤在德育目标上,重视学生道德情感、道德信念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德育目标的层次化、系列化,使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论述3、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⑴开创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1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2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教育要依靠心理学”。3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进行了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尝试。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⑤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⑵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1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2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3到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⑤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⑥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这”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⑦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⑧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⑶成熟与完善阶段(60年代到现在):1本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3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80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④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则注重教育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它推动了前苏联的学制与课程改革。⑤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为基础的学习理论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⑥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60年代受十年动乱的冲击,研究曾一度中断。70年代末,我国教育心理学重新繁荣。教育心理学家们自编了多本教材,同时,许多专家、学者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其中有些研究的规模、水平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⑦从70年代末始,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研究的问题、教科书的内容比较一致。80年代以后,研究的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派别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小,特别是行为主义和认知观点之间出现了相互补充的局面。东西方教育心理的研究开始遥相呼应,相互结合。

  论述4、试述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皮 ⑴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他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如果主体能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将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这就是同化;如果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或解释刺激,其认知结构将会由于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就是顺应。

  ⑵认知发展阶段::他将个体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儿童所表现的认知差异,代表人类的认知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发生了质的改变。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在这一阶段中,儿童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2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一阶段,儿童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是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认知活动具有很大的具体性,思维具有不可逆转性,尚未获得守恒概念。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已经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其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此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能以命题的形式进行,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⑶影响发展的因素:他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四个: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它是某些行为模式出现的必要条件。2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主要指物理经验和逻辑经验)的作用。3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主要涉及教育、学习和语言等方面。④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则对上述三种基本因素起着一种调节的作用。

  ⑷对皮亚办认知发展论的评价:贡献:1确认儿童智力成长的内发性和主动性2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普遍性3确认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成长速度不一。皮亚杰理论在教育上的参考价值主要是:1按照儿童思维方式知识教学2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3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等。它受的批评:1独重知识认知而忽视社会行为发展2发展先于学习的论点较小教育价值2各年龄实际发展水平与理论不符。

  (责任编辑 江翠红)

(责任编辑:admin)


查看更多关于备战08年考研:《中外教育史》一些知识点的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快速导航
培训信息
特别说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都教育所提供的招生和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都教育”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都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都教育”。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新都教育)”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邮箱:newdu2004@tom.com
  • 考研栏目导航
  • 招考资讯
    考试新闻
    招生简章
    考试大纲
    考研政策
    分数线及成绩
    录取调剂
    院校信息
    综合新闻
    专业介绍
    考研政治
    政治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专项训练
    考研英语
    英语指导
    英语知识运用
    阅读理解
    写作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专项训练
    考研数学
    数学指导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专项训练
    考研专业课
    综合指导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法硕联考专业基础
    法硕联考综合
    历史学基础
    西医综合
    中医综合
    化学
    日语
    俄语
    其它专业课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专项训练
    考研复试
    综合辅导
    综合辅导
    真题解读
    专家访谈
    专家解读
    备考经验
    经验技巧
    考研故事
    综合辅导
    考研网,考研门户网站,提供考研院校信息,考研论坛,报考指南,招生简章,复习资料,专业试卷,考研题库,考研政治,考研英语,考研数学,考研分数,考研调剂,考研经验,考研心情等考研信息。
    Copyright © 2004-2009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8993号
    本站为非经营性网站,收藏资料纯属个人爱好,若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newdu2004@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