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高考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高考成功 梦想成真!
网站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频道-新都网 >> 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作文 >> 综合辅导 >> 正文

读了那么多书却不会写作文?方法不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百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6/27

    很多学生总抱怨:书也没少读,但每每到写作文的时候,总是“不闻动笔声,唯闻女叹息”。
    我们反复跟学生说,要读《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很多学生一听就头大,那么多文章,到底该读哪些?
    高中生真正能用于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如何能从阅读中获取养分,从而对语文的议论文写作有所帮助?更进一步,如何积累和整理素材?积累完素材如何用到作文中?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一解答。
    ◆ ◆ ◆
    为什么我的作文永远都上不了50分?
    为什么要读书?站在一个最功利的立场上说,是要能在高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
    不要避讳这一点功利的因素。要承认,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文字阅读。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能看得见地提升成绩,才是敦促他们拿起书本报刊的最好的“胡萝卜”。
    首先,我们要知道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先入类,后给分”。一篇高考作文在短短2分钟不到的判卷时间内,阅卷老师首先会根据学生作文的【立意】是合乎题意且有亮点、合乎题意、偏题、离题或套作来判定学生的作文是一类、二类、三类、四类。
    一篇被判偏题的作文,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给到二类的分数。而一篇仅仅是写得“对”或不偏的作文,因为内容和观点缺乏深度,也给不到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一类文分数(即60分制的50~60分段)。
    尤其当下高考作文越来越多不在题目中预设观点和立场,需要由学生自行选择核心论点。立意一经判定,剩下无论你的字写得多隽秀、语言多么优美、素材多么脱俗,也很难“逆天改命”。所以为什么那么多学生,作文就卡在49分、50分无法突破?努力的方向就偏了。
    当然,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说,立意和素材往往不是那么分得开的。常常是因为看了哪篇文章,才了解了哪个观点。读了毛姆《月亮与六便士》才知道坚持自我追求的理想的可贵,读了龙应台的《文化是什么》才知道文化是串起孤立的个体组成社会的那条细线。
    所以往往学生在读书籍报刊的时候,一是在积累素材,二是在积累观点。一些有心的同学还会同时学习文章的结构、论证技法和语言风格。
    第一类,出于积累素材为目的,能阅读的书刊范围其实非常广,包括历史故事、人物传记、散文、小说无所不包,甚至电影和纪录片都可以作为素材的来源。所以也难怪,为什么很多同学会打着“积累素材”的幌子,忙里偷闲,给自己放松放松了。
    第二类,出于积累观点为目的,能阅读的书刊范围就比较集中,主要是报刊的评论性文章、学者或知识分子的杂文,或一些略有难度的学术通俗读物。
    其中,《人民日报》的评论版,其实就是一个从任何角度来看都非常合适的阅读内容。
    ◆ ◆ ◆
    如何读文章?以一篇人民日报评论为例
    很多老师总说,要带着思考去读书。但学生听完总比较懵,带着脑袋去读书?
    如果是以积累素材为主要目的,宜【泛读】。
    重要的是把这则素材与之前的某一个观点或类似素材建立联系,形成以观点为核心的“素材树”。
    如果是以积累观点为主要目的,可在【泛读】的基础上选择少量文章进行【精读】,在阅读时就要重点关注它的【核心论点-分论点】和【文章结构】。
    更重要的是每到一个“句号”或是段落结束时,都停下来想一想:如果是自己会如何往下行文。想完再跟原文对比才能有精进。
    以创知路的作文素材课第一讲的预习材料文段1为例:这是一篇围绕“各地盲目模仿西方的建筑”这一现象的评论文章。在阅读时,大可以把这种现象当成一篇高考作文的材料。
    

    ① 标题“建筑要有人文之根”,直接摆明了观点。其中,【建筑】是紧扣材料,【人文之根】虽然与正文中的【文化传统】略有区别,但【人文】这一核心词足够让人抓住核心。
    很多学生写作文,在需要摆明观点的时候常常故弄玄虚。之前有学生的分论点是“文化艺术要有信仰和脊梁”。乍看不确定学生想表达什么意思,直到看到下文引出“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才明白是要写“道德”。核心词被随意替换,就容易让阅卷老师困惑。
    

    ② 文章开头描述现象(引材料),马上推而广之,指出“仿西方热”并非孤例。
    此时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如果是你会如何引材料。很多学生会在作文开篇引材料,但不过是重新叙述了一遍。须知文章开头引材料就要体现出【偏向性】。如果引材料不体现偏向性,后文核心观点又不明确,就很容易让阅卷老师困惑:学生到底持什么观点或立场。
    在这篇文章开头,且不说6座凯旋门、10座美国国会大厦、3座埃菲尔铁塔本身就有一种“讽刺”和“荒诞”效果,待“狗皮膏药”四个字一出来,读者就能够很清楚地了解作者的立场:批判。
    引完材料,学生可以停下来想想,如果是自己会如何继续,是抛出分论点,还是继续阐述核心论点?可以如何行文?
    

    ③ 本文作者选择继续阐明观点。马上举了一个相反的例子:法国巴塔兰克剧院。
    不难发现,这篇文章非常适合学习“对比论证”的手法。通过指出两者的不同或相同,从而让自己的观点更加明晰。要么是【表面相同,指出不同】,要么是【表面不同,指出相同】。
    比如巴塔兰克剧院就是前者。“表面”都是借鉴异域文化,但是为什么一个是经典,一个是人人喊打的山寨?区别就在于“承载的文化”。
    

    写完了例子,学生又可以停下来想想接下来写什么?很多学生常常是好不容易憋了个大招,用了个好素材,马上就“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且看这篇文章怎么往下:一个【反观】,再次回扣材料,强化观点:国内的“中国的巴黎”“东方弗洛伦萨”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为什么呢?因为失了本国本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
    或许有学生说,这不是车轱辘话来回说吗?要知道,正是因为回扣材料才使得这一段对比论证更加完整,同时也强化了自己的观点。同样是车轱辘话来回说,看一下别人的怎么去行文。
    批完了现象,到此似乎又无话可说了。那么文章作者是如何往下的呢?
    

    ④ 巴塔兰克剧院的例子已经足够说明了借鉴得好,也可成为经典。但在这里文章作者仍然用了专门的一段从正面强调观点:【建筑要呈现出文化主体意识】。
    尽管在考场作文中,进行到文章中段才进行【立论】其实是比较危险的,常常会淹没在快速阅卷中。不过好在前文【驳论】的火力非常集中,都是以【核心观点】(建筑要有人文之根)为武器去反驳,倒也不会让人觉得偏题。这是作者的功力所在,并不好学,只能品品。
    学生还需要注意的是,在不预设观点的【就事论事型】题目中,可以反对材料的事例或观点,但驳论之余,不要忘记立论。仅仅是反驳对方,你或许可以找出千万种理由,但如果理由过于零散,而你又没有点出核心观点,有驳论而无立论,也容易被判偏题。
    前面或许有学生想,引完材料(“狗皮膏药”处)就直接抛出“建筑应当固守自己的本位文化”,对不对呢?非常对。
    

    作者在再次阐明观点之后,马上又举了一个新的例子“北京前门大街”,跟前面的“巴塔兰克剧院”的作用一样。这里需要学习的是引素材要丰富,横向维度、纵向维度、古今中外都需要想一想。而不是写完篮球写网球,写完乒乓球写棒球。
    

    再往下如何行文呢?有学生可能会想到,可以用素材课上讲的费孝通的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当然,这篇文章在这里没有多费唇舌,直接回扣材料。
    到这里你或许会发现,作者【回扣材料】的意识强得可怕,几乎是强迫症一般每段结尾都回扣一次材料,而且每次回扣材料都会结合本段论证进行阐发。大多数学生或许很难具备如此的笔力,但学习作者回扣材料的意识,也能够避免“写吧写吧就写偏了”的情况发生。
    读到这里我们再停一停,如果是你会如何开启下一段?有的学生会想到素材课的观点:“文化是民族的坐标”,“文化从生活的土壤中来”。其实都可以。
    

    ⑤ 文章没有直接把分论点摆上来,而是抛出了“仿古建筑热”这一例子。仿古建筑热不过是【表面不同,实质相同】,都是粗暴地移植了器物,而忽视了精神内核,忽视了文化内核。
    简单回扣材料以后,抛出【分论点】,现象的背后是“对文化根底的不自知,对文化传统的不自信”。不过如果学生没有作者的功力,还是建议把分论点放在段落开头,让老师能更好地把握住你的观点和文章结构。
    这个分论点或许会让学生想到素材课上讲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此外,或许也有学生注意到了“文化传统”、“文化根底”,包括前面说的“文化内核”、“文化属性”、“文化精神”,其实都近似指“传统文化”。但这篇文章做到了,每次出现词都不一样。并不好学,但可以品品。
    

    ⑥ 接下来作者又抛出了另一个【分论点】,“文化来源于生活的土壤”。
    或许有学生会注意到,本文通篇都是与建筑有关的素材,但自己的素材库远没有那么深。其实大可不必担心。高考作文往往会在题目中把可写范围放宽,把建筑推而广之到音乐、建筑、诗词、电影、节日传统等等各种文化现象中去。
    到这里,文章的早已超过800字,必须考虑结尾了。那么如果是你,会如何去结这个尾呢?或许大家都会相当回扣主题、呼应开头等等,或者是写写呼吁、建议,“大声疾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云云。来看看作者是如何结尾的。
    

    ⑦ 作者一开始也进行了呼吁,要“立足文化本体,深挖地域特色,根深方能叶茂”。
    接下来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不过大部分学生写到结尾,差不多能用的素材就耗干了,也不用再去搜肠刮肚找新素材。关键看接下来这一句。
    

    在结尾,作者不仅是回扣了开头、提出呼吁,而是做了【总结升华】。为什么要守护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安身之所,是精神家园。
    【总结升华】是在文章结尾处,不需要再展开论证,而是直接抛出观点,对前文讨论的观点进行拔高。相比于空对空的提建议或“大声疾呼”,抑或是单纯复述观点、呼应开头,结尾升华的好处在于瞬间提高文章的整体逼格格局,也体现出自己的思考深度。
    升华的点并不固定,只要与话题、材料和前文大致相关即可。比如本文,讨论的话题是【传统文化】,或许有同学会想到素材课中提到的观点: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坐标;传统文化给了孤立的个人身份和归属;传统文化是凝聚民族的最大公约数;等等。
    读完这篇文章,学生下次在写作文的时候,试着想想结尾不要总是“大声疾呼”或是复述观点,可以尝试总结升华,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当然,看到这里或许有学生觉得,这样偏偏精读,不仅烧脑,而且费时。
    确实,在如今这个时代,文字是很廉价的。很多文字不值得读,读了不过是浪费生命。大多数的书籍报刊,泛泛读过即可,能从中获得一二新知就够了。
    包括《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也并不是篇篇都要精读。只需要选择其中少数的几篇,细细研读。每一个段落、每一个句子结束后,都想一想如果是自己来写会如何展开,再与原文对比,汲取作者谋篇布局的精粹,这就足够了。
    如此,才是把你的思考代入读书之中。
    ◆ ◆ ◆
    为什么素材不好用?关键要建立“素材树”
    很多同学,该积累的都积累了,仍然下笔如丢魂。这是因为你的素材仍然是零散且凌乱的。
    在作文素材公开课的最开始,我就强调了要建立自己的“素材树”。
    什么是“素材树”?话题是树干,观点是枝桠,具体的素材才是叶和花。
    如果把【文化】这个话题作为树干,上面会长出多个枝桠(观点),每个枝桠上又生着不同的叶、绽着不同的花(素材)。有了树干和枝桠,再不断填充素材。
    以作文素材公开课的框架为例:
    ①【文化是什么】文化既包括器物和作品,也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其承载的理念或价值观。而抽象的理念或价值观恰恰是最重要的。
    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文化自觉是对本位文化的自知之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③【文化之于个人】(传统)文化给了孤立的个人身份和归属,也是滋养精神世界的优质土壤。“丢失了传统文化,我们就找不到回家的路”(孙家正)。
    ④【文化之于社会】(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立身之本,也是凝聚如此不同的我们的最大公约数。“文化是细线,把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龙应台)。
    

    作文素材公开课PPT(部分)
    ⑤【文化的流变】文化始终在发生变化。“活”的文化会从人们的生活中汲取养分。“文化代代相传,有子有孙,日新不已”(费孝通)。
    ⑥【文化的内核】在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哪些应该留下,哪些应该摈弃,就取决于内在的价值观。“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柯林伍德)。
    ⑦【文化的创新】传统文化也需要拥抱变化。既要让传统文化再次融入我们的生活,也需要用新的技术、新的媒介激活传统文化。
    

    作文素材公开课PPT(部分)
    很多学生面临的问题恰恰是,素材收了一堆,却非常零散,考场上无法调用,导致作文里永远是那几个用得最熟、甚至是“烂大街”的素材。
    为什么强调学生应该建立自己的“素材树”?就是为了在遇到作文题时,能由题目或材料的【话题】想到【观点】,由【观点】串起【素材】,才能下笔有话可说,既有观点也有素材。
    学生的素材本,可以按照【大的话题】进行分类。比如文化、艺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公民社会、教育等等进行大致分类(不必追求分类的不重不漏)。整理素材的时候,再大致分门别类地归入各个类别。一些好的观点则可以提炼在旁边。
    素材本也无需讲求精致(当然可以买一个漂亮的本子)。如果没有时间誊写,直接复印、裁剪拼贴都是可以的。不要本末倒置,过多地关注和追求形式。
    ◆ ◆ ◆
    如何提高作文?读-写-改缺一不可
    读也读完了,积累也积累完了,不下水永远只是站在岸上的“旱鸭子”。要想提高作文,不动笔光看看,是不可能的。
    当然也有学生会说,从小到大,从高一到高三写了那么多篇作文了,分数仍然毫无起色,分数有如玄学——出分前踌躇满志,出分后竟无语凝咽。总之,被判高分觉得自己牛逼上天,被判低分百思不得其解,下一篇作文仍然是在考场上抛硬币。
    “读-写-改”三者实际上又是无法截然分开的。
    只读不写,素材到底好不好用、用得顺不顺手,其实心里都没有数。
    况且,经验告诉我们:素材也是越用越熟的。在一个篇作文中用到的素材,不论是素材与话题之间还是素材与素材之间都会形成更紧密的连结,下次再写相关话题的文章也能触类旁通。
    一些泛用性的、能用在不同话题文章中的素材,也会在一次次的训练和写作中被发掘出来。比如里尔克的“古老的敌意”,卡夫卡的“凿向心中冰海的利斧”,柏拉图的“洞穴之喻”。
    只写不改,更无法判断自己的文章还有哪些改进空间,多写无益。
    有的学生是审题就出现了偏差,没注意到题目立场的偏向性,强行反弹琵琶。有的学生在驳论的方向上走了太远,缺少立论,越写越偏,被判偏题。有的学生虽然审对了题,但是分论点与核心论点的关系过于疏离,后半篇文章离题万里,不知所云。
    总之,好的作文从来都是改出来的。更不用说,你从来没有写出或改出一篇好作文,你不知道什么是一篇好作文,你如何能保证下一篇就一定能冲上一类呢?
    写一篇作文就像解一道导数压轴题一样,其实很花时间。如果能由有经验的老师对作文题进行系统的讲解,学生再进行写和改,也会更有方向性,也能更节省时间。但遗憾的是,高中语文的教学中留给作文改和体系化讲解的时间确实是太少了。
    语文老师常说,作文是天下第一题。那么首先它是一道题目。既然是题目,必然有确定的评分标准,也必然有套路有章法可应试。
    读是让肚子里有墨水,写是把积累转化成结构性的知识,改或听老师讲是将答卷向评分标准靠拢。
    学生要摈弃“语文是玄学”的观点,找到对的方法和方向,既要花时间,也要让时间花得有意义。
    原创 林德铭 创知路教育帮
    

(责任编辑:admin)


查看更多关于高考辅导,复习方法,学习方法,解题技巧,模拟题,押题,答案,解析,信息卷,预测试卷的文章
快速导航
培训信息
特别说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都教育所提供的招生和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都教育”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都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都教育”。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新都教育)”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邮箱:newdu2004@tom.com
  本网欢迎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newdu2004@tom.com
  • 高考栏目导航
  • 高考资讯
    高考动态
    考试大纲
    高考热评
    报考指南
    高考政策
    招生计划
    公告通知
    高考语文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语言文字应用
    高考作文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
    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数学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导数及其应用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平面向量
    数列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立体几何
    解析几何
    计数原理、概率与统计
    算法初步、复数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不等式选讲
    公式定理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
    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文科)
    一轮单元测试(理科)
    一轮阶段考试(文科)
    一轮阶段考试(理科)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文科)
    历年真题(理科)
    历年真题(文理合卷)
    模拟试题(文科)
    模拟试题(理科)
    模拟试题(文理合卷)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英语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语法与词汇
    二轮专题复习
    听力
    阅读理解
    完形填空
    语法填空
    写作
    口语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
    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课外阅读
    高考政治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时事政治
    热点透析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历史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希腊、罗马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物理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直线运动
    相互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功和能
    动量守恒定律
    静电场
    恒定电流
    磁场
    电磁感应
    交变电流、传感器
    原子与原子核
    热学
    振动与波、光学、电磁波、相对论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化学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物质的量
    物质的组合、性质和分类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化学能与热能
    电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盐类的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

    乙醇、乙酸及基本营养物质
    化学实验基础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地理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
    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生物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细胞的代谢
    细胞的生命历程
    遗传的分子基础
    基因的传递规律
    变异、育种与进化
    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与环境
    生物技术实践
    现代生物科技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文综
    复习辅导
    历年真题
    一轮阶段考试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高考理综
    复习辅导
    历年真题
    一轮阶段考试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高考外语
    基本能力、通用技术
    强基计划
    复习辅导
    笔试真题
    面试真题
    模拟试题
    全套试卷、资料
    经验交流
    高考状元
    专家答疑
    家长专区
    专家谈学习方法
    考生谈学习方法
    保送生谈学习方法
    减压方法
    报考经验
    考试手册
    经历高考
    健康顾问
    综合辅导
    高考网为高考考生提供高考动态、高考招生信息、高考政策大纲、高考作文、高考试题、高考语文、高考数学、高考英语等高考辅导资料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4-2009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8993号
    本站为非经营性网站,收藏资料纯属个人爱好,若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newdu2004@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