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高考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高考成功 梦想成真!
网站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频道-新都网 >> 高考 >> 高考历史 >> 中国现代史 >> 正文

【2016高考必备】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专题二十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学科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11/3

    ★★★【考试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考点梳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新中国成立的条件:
    1.政治军事: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理论路线: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时间:1949年3月;
    地点:河北西柏坡;
    内容:工作重心的转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3.组织准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时间: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二.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展开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背景
    社会主义改造顺利进行;经济建设大规模开展;人民需要民主政治建设;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共同纲领》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
    2.确立的标志: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②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
    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意义: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是中国走向依法治国的重要标志和新的起点。《共同纲领》代行临时宪法的职能结束。
    3.意义:
    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
    ②为加强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奠定了基础,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曲折发展
    1.曲折:
    1957年以后,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受到严重干扰;文革期间法律、法令的制定几乎停滞,人大工作和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2.发展完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与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1.形成基础: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2.确立
    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组织形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建国初期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而以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继续在国家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4.1956年"八字方针"
    "八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5.新时期的"十六字"方针
    1982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激发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背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2.目的
    新中国成立后,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
    3.依据
    《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文件,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度。
    4.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各级自治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
    5.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6.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7.实践:
    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建立,之后,又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1965年)。共5个省级自治区。
    8.意义:
    对少数民族而言,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对国家而言,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文化大革命"
    1.原因:
    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着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党内"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林彪、江青集团利用和助长毛泽东的错误。
    2.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的破坏:
    政治体制的倒退--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上停止了活动,国家的法律行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3.文革的性质: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
    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3.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重要法律
    ①全面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②出台《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1999年把"依法治国"正式写进了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时期。
    4.基层民主选举
    背景:1989年《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1998年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目的: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意义:
    是中国政府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极大地激发广大民众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基层公民的权利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一.含义:
    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二.时代背景
    两岸长期分裂,祖国统一的要求十分迫切;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要求。
    三.形成过程:
    1979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81年叶剑英提出实现祖国统一的九条方针;
    20世纪80年初,邓小平提出构想并全面阐述;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四.成功运用-香港、澳门的回归(分别是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
    1.香港回归
    原因:
    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一国两制"理论日趋成熟与完善,成为中英两国的指导思想;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
    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意义:
    ①对港澳--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②对中国--标志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可以实践的,是邓小平理论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③对世界--为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范例,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
    2.澳门的回归
    ①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发表。
    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正式行使对澳门主权
    

(责任编辑:admin)


查看更多关于高考历史,复习方法,解题技巧的文章
快速导航
培训信息
特别说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都教育所提供的招生和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都教育”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都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都教育”。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新都教育)”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邮箱:newdu2004@tom.com
  本网欢迎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newdu2004@tom.com
  • 高考栏目导航
  • 高考资讯
    高考动态
    考试大纲
    高考热评
    报考指南
    高考政策
    招生计划
    公告通知
    高考语文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语言文字应用
    高考作文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
    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数学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导数及其应用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平面向量
    数列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立体几何
    解析几何
    计数原理、概率与统计
    算法初步、复数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不等式选讲
    公式定理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
    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文科)
    一轮单元测试(理科)
    一轮阶段考试(文科)
    一轮阶段考试(理科)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文科)
    历年真题(理科)
    历年真题(文理合卷)
    模拟试题(文科)
    模拟试题(理科)
    模拟试题(文理合卷)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英语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语法与词汇
    二轮专题复习
    听力
    阅读理解
    完形填空
    语法填空
    写作
    口语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
    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课外阅读
    高考政治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时事政治
    热点透析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历史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希腊、罗马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物理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直线运动
    相互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功和能
    动量守恒定律
    静电场
    恒定电流
    磁场
    电磁感应
    交变电流、传感器
    原子与原子核
    热学
    振动与波、光学、电磁波、相对论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化学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物质的量
    物质的组合、性质和分类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化学能与热能
    电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盐类的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

    乙醇、乙酸及基本营养物质
    化学实验基础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地理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
    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生物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细胞的代谢
    细胞的生命历程
    遗传的分子基础
    基因的传递规律
    变异、育种与进化
    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与环境
    生物技术实践
    现代生物科技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文综
    复习辅导
    历年真题
    一轮阶段考试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高考理综
    复习辅导
    历年真题
    一轮阶段考试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高考外语
    基本能力、通用技术
    强基计划
    复习辅导
    笔试真题
    面试真题
    模拟试题
    全套试卷、资料
    经验交流
    高考状元
    专家答疑
    家长专区
    专家谈学习方法
    考生谈学习方法
    保送生谈学习方法
    减压方法
    报考经验
    考试手册
    经历高考
    健康顾问
    综合辅导
    高考网为高考考生提供高考动态、高考招生信息、高考政策大纲、高考作文、高考试题、高考语文、高考数学、高考英语等高考辅导资料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4-2009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8993号
    本站为非经营性网站,收藏资料纯属个人爱好,若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newdu2004@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