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预测试卷及参考答案(二)

2010/8

易贤网
|

字号:

    41.B【解析】文章预测的是汉语的普及程度,如“随处”等词语,而大放异彩则包含取得突出成就的意思,不符合文意。

    42.B【解析】A、C首先排除,D文中指的是在中学开放课程,大学入学统考中考试。

    43.C【解析】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

    44.C【解析】第五自然段。

    45.D【解析】第六自然段,2004年设立,与美国刚定协议,而韩国已建成挂牌,未提及媒体的反应。

    46.C【解析】无中生有,控制肠胃运转是颅脑的功能。

    47.C【解析】A偷换概念,原句只能说明肠脑中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绝大部分相同,而不是颅脑的这些物质存放在肠脑之中;B与A项出现的问题相同;D“在肠脑中几乎能找到……颅脑……的所有物质”,不等于“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

    48.D【解析】A“作用于肠脑”的说法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B肠脑和颅脑联系的渠道是迷走神经;C注意原句“保存了”,这表明是原来就有的,而不是后来“形成”的。

    49.B【解析】“对肠神经的位置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见解”的说法有误。他们只是认为肠神经系统应该是和脑神经系统一样具有独立功能。

    50.A【解析】略。

    51.D【解析】注意段末句的作用。

    52.C【解析】原文“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一句是一个形象的说法,表意重点在于后面的“产生……误解”。

    53.B【解析】本题是对文学常识的考查。A《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C屈原是战国时期人;D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人。

    54.D【解析】注意第二段第二句“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已经否定了这一点。

    55.A【解析】略。

    56.C【解析】文章最后一段有“以上特征都和宇宙不断膨胀由热变冷的大爆炸理论作出的预言相吻合。所以人们认为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是对‘大爆炸宇宙论’的有力支持”,可见介绍“预言”是在强调“意义”。这在“预言”介绍后的内容阐述中都是在验证这一“预言”。A有“预言”不一定会必然发现“微波背景辐射”;B“预言”和“微波背景辐射发现的科学性”没有必然的联系;D“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本身有其物理学的地位,这不应该是“预言”的作用。

    57.D【解析】D项讲的是“产生”而不是“特点”。

    58.D【解析】D项不属于“微波背景辐射具有黑体辐射谱”的内容。

    59.C【解析】C项的推断不成立,因为黑体谱“当辐射和物质之间进行充分的相互作用而形成”,而这一理论并不能证明“大爆炸时宇宙是个‘黑体”’。“黑体”和“黑体辐射谱”也不是一回事。

    60.A【解析】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