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刷题|2023年高考同步精析狂练(六)
一、选择题
1.碳中和是指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抵消掉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习主席在2021年4月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中方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对此,政府需要( B )
A.更新生产设备,生产环保产品
B.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C.加强市场监管,关停所有污染企业
D.树立正确消费观,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解析] A选项的主体是企业,排除;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中方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对此,政府需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B正确;“关停所有污染企业”的说法不符合现实,也太绝对,排除C;D选项的主体是消费者,排除。
2.某县秉承“退耕还林连片栽,山川遍地靓起来”的理念,持续接力种树,拒绝对环境有污染的项目,换来了当地蓝天白云,生态优势凸显。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该地最具优势的经济发展推动力,使人民走上一条可持续的生态富民之路。一幅由“绿”转“富”、“富”且“美”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该县( C )
①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②坚持生态第一,控制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生态良好发展道路
④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该地最具优势的经济发展推动力,使人民走上一条可持续的生态富民之路,这意味着该县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生态良好发展道路,①③符合题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统一,而不是坚持生态第一,而且“控制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说法不妥,②排除;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④错误。
3.近年来,党和政府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现了扶贫任务2020年如期完成,让全体人民都过上了好日子。这表明党和政府( A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②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③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④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 党和政府坚持扶贫攻坚,让全体人民都过上了好日子,表明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开放,也没有涉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④排除。
4.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天津这座创造过无数个“第一”的老工业城市主动作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整治两万多家“散乱污”企业,组建智能科技、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让天津成为高新科技企业的集聚地。天津的做法旨在( D )
A.坚持共享发展,多谋民生之利
B.创新发展方式,推动经济高速发展
C.坚持制造业立市,打造特色城市
D.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解析] 关停整治两万多家“散乱污”企业,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让天津成为高新科技企业的集聚地,这意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涉及坚持共享发展,制造业立市,A、C排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速发展”的说法错误,B排除。
5.我国清洁能源资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东中部)。特高压技术作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的技术,解决了电力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运输的世界难题。截至2020年底,我国成功投运30个特高压工程,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1.4亿千瓦、特高压技术的应用能够( D )
①节约电力运输成本,提高清洁电力的劳动生产率
②增加清洁电力附加值,促进用电企业节能减排
③实现电力合理调配,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④提升清洁电力供应能力,促进能源利用转型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强调特高压技术的应用能调配资源,与提高清洁电力的劳动生产率、促进用电企业节能减排无关,①②排除;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能源需求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借助特高压技术能够解决电力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运输的世界难题,截至2020年底,我国成功投运30个特高压工程,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1.4亿千瓦。可见,特高压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电力合理调配,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③正确;特高压技术作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领先世界的技术,解决了电力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运输的世界难题,可见,特高压技术的应用提升清洁电力供应能力,促进能源利用转型升级,④正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