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高考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高考成功 梦想成真!
网站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频道-新都网 >> 高考 >> 高考政治 >> 综合辅导 >> 正文

2017高考政治知识点汇总:《生活与哲学》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百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6/6

    模块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前言
    1.生活和实践的观点应该是哲学的重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部分,一是自然界,二是人类社会,三是人的意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又称为物质世界或客观世界;意识又称为精神世界或主观世界。
    3.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1)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联系: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本质和规律;
    哲学则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3.唯物主义及其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5.什么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
    (1)从思想观点上看,哲学上存在“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从基本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和政治的关系?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一定形态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经济和政治。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2.如何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并且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因此,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其科学性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点,其革命性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是由古猿转化而来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6.什么是静止?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区别: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8.什么是规律?规律具有哪些特征?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要求: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什么是意识?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
    世界观: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1、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一经产生就反作用于物质,加速或延缓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从而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客观事实决定我们的工作方针、计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4.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哲学依据是什么?
    ①就是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什么是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具有哪些特点基本形式?
    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基本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正确的认识是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认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①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6.什么是真理?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7.如何理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产生的多种不同的认识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8.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世界观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含义?
    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
    ⑴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⑵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
    ⑴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⑵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5.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⑴辩证关系:
    区别: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②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⑵方法论: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6.系统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①含义: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7.系统优化方法
    第一、从实践方面来说,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第二、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求?
    (1)原理: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注意:①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
    3.如何理解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原因: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②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③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④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⑵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②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⑶方法论要求:
    ①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准备走曲折的路。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⑴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状态。
    量变是指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如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如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
    ⑵关系:
    ①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②事物的发展总是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③事物的发展就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④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而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激变论与庸俗进化论都是错误的
    ⑶方法论要求:
    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1)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③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矛盾的普遍性
    (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要求: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
    (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辩证统一关系?
    (1)辩证统一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重要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3)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含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①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注意: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但次要矛盾反过来也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含义: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①看问题要全面;②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注意: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8.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1)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2)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3)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①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②辨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①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创新的作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什么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是什么?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⑴原理: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⑵方法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1.价值与人生价值
    ⑴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⑵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两个方面,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2.什么是价值观?社会存在与价值观的关系?
    ⑴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⑵社会存在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什么是集体主义价值观?
    集体主义价值观主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基础上的辨证统一。(1)它强调集体利益即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2)它不排斥个人利益,而是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之成为推动整个国家、民族进步的动力。
    4.什么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断叫做价值判断;
    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叫价值选择。
    5.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6.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⑴当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⑵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⑶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责任编辑:admin)


查看更多关于高考辅导,复习方法,学习方法,解题技巧,模拟题,押题,答案,解析,信息卷,预测试卷的文章
快速导航
培训信息
特别说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都教育所提供的招生和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都教育”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都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都教育”。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新都教育)”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邮箱:newdu2004@tom.com
  本网欢迎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newdu2004@tom.com
  • 高考栏目导航
  • 高考资讯
    高考动态
    考试大纲
    高考热评
    报考指南
    高考政策
    招生计划
    公告通知
    高考语文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现代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
    语言文字应用
    高考作文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
    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数学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
    导数及其应用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平面向量
    数列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
    立体几何
    解析几何
    计数原理、概率与统计
    算法初步、复数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不等式选讲
    公式定理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
    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文科)
    一轮单元测试(理科)
    一轮阶段考试(文科)
    一轮阶段考试(理科)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文科)
    历年真题(理科)
    历年真题(文理合卷)
    模拟试题(文科)
    模拟试题(理科)
    模拟试题(文理合卷)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英语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语法与词汇
    二轮专题复习
    听力
    阅读理解
    完形填空
    语法填空
    写作
    口语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
    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课外阅读
    高考政治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时事政治
    热点透析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历史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希腊、罗马古代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物理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直线运动
    相互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
    功和能
    动量守恒定律
    静电场
    恒定电流
    磁场
    电磁感应
    交变电流、传感器
    原子与原子核
    热学
    振动与波、光学、电磁波、相对论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化学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物质的量
    物质的组合、性质和分类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化学能与热能
    电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盐类的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

    乙醇、乙酸及基本营养物质
    化学实验基础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
    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地理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
    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生物
    综合辅导
    一轮基础复习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细胞的代谢
    细胞的生命历程
    遗传的分子基础
    基因的传递规律
    变异、育种与进化
    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与环境
    生物技术实践
    现代生物科技
    二轮专题复习
    三轮冲刺、押题、热点
    知识总汇
    题型、解题思路与技巧
    复习方法、应试技巧
    一轮单元测试
    一轮阶段考试
    二轮专题练习
    三轮冲刺练习
    题型练习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系统复习资料
    学业水平考试
    教学资源
    高考文综
    复习辅导
    历年真题
    一轮阶段考试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高考理综
    复习辅导
    历年真题
    一轮阶段考试
    模拟试题
    试卷评析
    高考外语
    基本能力、通用技术
    强基计划
    复习辅导
    笔试真题
    面试真题
    模拟试题
    全套试卷、资料
    经验交流
    高考状元
    专家答疑
    家长专区
    专家谈学习方法
    考生谈学习方法
    保送生谈学习方法
    减压方法
    报考经验
    考试手册
    经历高考
    健康顾问
    综合辅导
    高考网为高考考生提供高考动态、高考招生信息、高考政策大纲、高考作文、高考试题、高考语文、高考数学、高考英语等高考辅导资料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4-2009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8993号
    本站为非经营性网站,收藏资料纯属个人爱好,若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newdu2004@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