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网

高考

新都网>教育>高考>正文

【值得看】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指导

http://www.newdu.com 参加讨论 2018/12/6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怎样进行,复习质量和效果才更好呢?必须要注意到以下几个环节:
    一、四个专题化
    (1)考点专题化:这是二轮复习的核心和灵魂。研究高考,找出考题与考纲的内在关系,体验、感受、领悟高考命题规律。重点分析高考问答题答案的合理性、必然性、逻辑性。列考点清单,对考点内分外扩,能从任一考点出发,推理出其他考点;从不同角度,对同一考点归类。对考点分门别类,如“是什么”类考点、“为什么”类考点、“怎么办”类考点。
    (2)热点专题化:将热点解读题目化、问题化。将相似专题、侧重于某一内容的专题可合并讲解。如经济类、政治类、文化类、综合类等。始终坚持考点辐射热点,热点回归考点。
    (3)训练专题化:抓小放大,进行选择题系列训练,对试题归类整理,找命题重点和规律;评讲专题化,把相同、相近考点热点合并评讲,如民族团结问题。
    (4)方法专题化:对不同题型,如选择题、辨析型简析题、探究题等,要总结共有和特有的解题规律,借助《600分专题高中政治》系列,让学生运用自如;技巧专题概括,如哲学中的“特点”一词,可用矛盾特殊性、物质决定意识等考点。
    二、注重整合
    复习中要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否则,即使知识点背得再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仍处于零乱状态,没有连成线,还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遗憾。
    例如,对于哲学常识部分的复习,必须根据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对于每个知识点,学生必须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三、时事热点问题
    做好时事、政策的搜集工作,解读社会热点,这是中学政治课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也是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迎考的重要内容。政策及热点专题教学是开阔学生视野,系统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基本知识,把握国内外时事热点的来龙去脉,掌握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途径。这一工作在高考二轮复习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四、突出能力
    一直以来,很多学生认为政治只要背会教材上的黑体字就行。从近些年的高考题可以看出,现在考试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而学生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就应该突出对基本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两种能力都建立在对知识全面、透彻掌握的基础上。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审题的训练,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因此在复习课和评讲课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审题,结合学生的答案有针对性评讲。
    五、突破“高原现象”
    一轮复习重心落在考点知识的解读上,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全面、细致地掌握考点知识。二轮复习的重心则落在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和领悟上。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恰当地确定核心概念,做好概念分级工作,研究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规律,把握原理,梳理观点,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要求学生能够将考点知识融会贯通,通过习题训练培养比较成熟的学科思想、方法、能力,掌握学科认知活动的规律,扩展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树立坚定的信心和信念,突破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政治的复习要讲究方式方法,尤其是在二轮复习时,已经距离考试非常近了,不能盲目的复习。
    复习课的基本模式
    一、导入复习课题
    复习课内容对学生来说已失去新鲜感,如何激起学生对复习课的情感,对提高复习课的成效十分重要。因此复习课的导入应突出它的激发功能,使学生领悟到零散知识功能的不足,强烈地追求整合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对复习产生特殊的认知倾向。
    1.设置热点情景,直奔复习主题
    复习课的课题导入,要符合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尽量设置与本课有关的时政热点或生活热点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联想。
    需要注意的是:
    (1)导入的目的是激起学生的认知倾向,要突出能力指向,要激起学生回忆联想。
    (2)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导入课题,应当认真推敲。绝不能采用某种固定的模式,也不能机械照搬套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要选用不同的类型。
    2.领会复习意向,愉快接受课题
    学生通过老师的导语,领会本课复习的必要性,明确本单元复习的内容指向、方法指向和能力指向,愉快接受课题,立刻对复习范围内的知识线索和解决的问题进行急速回忆,以充实积极的心态转入复习。
    需要注意的是:
    (1)教师在导语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内容,领会知识的特点、地位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从思想上进入状态。
    (2)学生要结合复习目标领会复习的重头戏是什么,复习将要达到的境地是怎样的,自己具备的实力和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愉快地投入复习。
    二、知识整体建构
    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种相互联系就使单元知识可以构成一个整体。因此,整体建构是复习课中不可违背的一项原则。
    1.理清知识主干,互动剖析联系
    教师按由根(中心问题)到干(知识主干),由干到枝(知识联系),由枝到果(知识要点)的思维顺序,引导学生回顾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教师可让学生以6人小组为单位构建知识,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让每组代表上台展示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不当之处,其余学生随时提出疑问和修改补充,教师同步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知识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
    (1)要抓住主干,高度概括,将概括的结果从联系的角度,以逻辑结构的形式呈现。
    (2)要协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将外部的学习控制转化为内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技能。
    (3)要突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逻辑的、因果的、功能的联系),杜绝复述式概括,罗列式归纳,压缩式总结的复习方法。
    (4)要注意与学生的思维同步,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体系,不是单调地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所构建的知识结构体系。
    2.自主总结概括,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对本单元知识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回忆、概括,初步构建知识网络,并大胆展示自己的成果,在老师的点拨过程中,准确领会老师概括语言的含义,深化对所学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
    (1)要有意识地与先前的知识网络接轨,让新知识向旧知识转化,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奠定灵活运用的基础。
    (2)要注重领会网络所反映的逻辑关系,提高自己的归纳演绎能力。
    三、补弱完善深化
    根据学情对单元知识进行补弱、完善、深化是复习课的重要目标,找准难点和疑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找准难点和疑点的重要途径是对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梳理。通过归纳梳理,然后师生互动进行争辩、剖析、深化和完善,这是使学生理解能力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复习课上容易掀起高潮的地方。
    1.引导归纳梳理,点拨疑难问题
    教师要抓住知识的主干,根据知识的特点、形成过程和功能,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梳理,根据学生在梳理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导思,激起争辩,重在深化对知识内涵的全面理解,牢固把握知识外延的情景条件,强调有关注意事项,为准确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
    (1)引导时不要搞成了教师复述教材。
    (2)点拨时不要像播音员那样单向发出信息,要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参与和调控互动。
    (3)师生互动的焦点是学生所暴露的问题。
    (4)要让学生明确梳理的基本思路,归类的基本原则,概括的基本要点。
    2.分类归纳知识,完善深化问题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知识的特点、形成过程和主要功能主动进行分类梳理,对自己的理解进行深度反思,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问题,通过争辩澄清误区,通过补弱完善知识。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互动交流及时矫正。
    需要注意的是:
    (1)要注重理清思路,不能是机械接受式学习。
    (2)要潜心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互动解决问题。
    四、互动探究训练
    复习课要精选一定数量的训练题组对学生进行探究性训练,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不断受到启发,不断发现规律,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
    1.典例互动分析,设置训练题组
    教师要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对知识的剖析意图,设置典型例题和跟踪练习题。对注意事项最好通过习题来说明,可以让学生犯错,再指出应该注意的事项;习题的设置最好是程序题组的形式,通过一个习题能解决一连串的问题;注意反馈,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
    (1)在解析习题时,要有示范意识和方法培养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基本操作程序是深入读题—仔细审题—挖掘信息—处理信息—构建模型—规范过程—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后,要提炼出分析思路和做题方法。
    习题处理的基本方法是先让学生自主或互动研究解决,然后呈现结果,教师对做题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评析,诱思质疑,启发点拨,挖掘题目的深层功能,杜绝只追求正确答案的就题论题的做法。
    (2)根据学生层次和知识体系设置训练题组,题目特点要与习题相近但应有明显差异,以有效地发挥促进学生的发展。
    (3)做题结束后,要选择一至二道典型题让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以暴露学生的思维误区,并指导学生的做题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
    ①选题时要注重针对性、典型性、代表性,要控制题量和难度,要在知识的重点、学生的疑点和不同知识的衔接点上设置题目。
    ②要注意抓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多题归一,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③通过多样性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通过对比性的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通过综合性的练习,提高应用能力。
    ④问题的解决过程不要搞成了“导游讲解式”,要让学生经历思路与方法的形成和提炼过程。
    2.独立规范训练,互动探究疑难
    通过强化练习,一是深化对所用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二是进一步掌握应用的思路、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三是培养审题规范和解题规范的习惯。学生对老师投放的跟踪练习题,要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探索,在探究过程中注意领会相关解析例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迁移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
    (1)要限定时间、规范过程,深入思考、领会方法。
    (2)解题的规范标准一是能够反映出自己的思维过程,二是能够用学科术语准确进行表述自己的意图,三是要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五、题型方法归纳
    在学生完成跟踪训练题之后,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暴露自己的问题,及时解决自己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完善自己。
    1.评析学情信息,强化题型意识
    要使通过例题所探究出来的解题方法与解题规律被学生准确掌握,并能灵活地迁移应用,一是要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解题进行领会和内化,二是要通过解题思想的互动交流——争辩和评析进行完善。所以教师必须创设交流平台,让学生的探究成果得到充分的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分享的愉悦,在争辩中得到完善和提高。主要应做好三方面:
    (1)学情的充分展示:正确的解法要展示完整,错误的解法要暴露彻底,不会做题的要表述情景。
    (2)学情的充分评析:正确解法的基本思路,优秀解法的思维技巧,错误解法的思维误区。
    (3)题型的归类梳理:按解题所用的学科知识归类,按解题所用的学科方法归类,按题目的学科情景归类等。
    需要注意的是:
    (1)学情信息的反馈要具有代表性,使人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2)对错误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否定了事,要注意评析策略,要教师点评与学生争辩相结合,突出思路点拨,旨在运用设置过渡性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自我解决问题的思维台阶,实现自己的问题自主解决。
    (3)要强化题型意识,注重解题规范;题型归类要按其功能进行,不要简单地按答案的呈现形式进行。
    2.题型方法梳理,提升迁移能力
    一道题目做错了,如果排除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那么所暴露出的便是学习中最薄弱的环节。真正把薄弱环节弄懂、弄通,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是提高解题能力最有效的捷径。通过题组训练,对问题探究中形成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感悟,在老师的调控下,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通过争辩对存在不同看法的问题达成共识,然后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梳理剖析,按题型进行反思整理,实现自我完善和提高。
    梳理的主要内容有:错误形式——知道什么样的是错误的;错误原因——知道是为什么错的;错误纠正——知道怎样才是正确的;错误反思——知道怎样才能避免错误。
    需要注意的是:
    (1)展示要充分,不能只说答案,要突出思考方法和基本过程。
    (2)要按题型进行思路和方法的梳理,以实现通过解决一道题,学会解决一类题。
    (3)强化三题落实,即典型习题、新型习题和出错习题,提升迁移能力。
    来源:搜狐教育
    

栏目导航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04-2020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89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