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网

高考

新都网>教育>高考>正文

高中生物,都有哪些带“素”的概念

http://www.newdu.com 参加讨论 2019/1/11


    一、动物激素
    1.氨基酸衍生物
    ①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的一组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能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甲亢;分泌过少,成年人导致粘液性水肿,婴幼儿时期就会患上呆小症;饮食中缺碘,会引起甲状腺增生肿大,称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我国推广的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预防碘缺乏症有较好效果,另外,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海藻对防治该病效果也较好。
    ②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能促进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③去甲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使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2.多肽类
    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的3肽,能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②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由下丘脑分泌,能抑制生长激素的不适宜分泌,用于治疗肢端肥大症。早期从羊脑中提取,50万个羊脑才可提取5μg,如今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取的工程菌发酵生产,7.5L培养液就能得到5μg。
    ③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的10肽,能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④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垂体后叶释放,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
    ⑤胸腺素:医疗上常从小牛等的胸腺中提取,能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增强淋巴细胞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
    ⑥催产素:促进妊娠末期子宫收缩。
    3.蛋白质类
    ①生长激素:由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成年人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青少年时期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分泌过少导致侏儒症。1982年,美国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和牛的生长激素基因分别注射到小白鼠的受精卵中,得到了体型巨大的超级小鼠。
    ②生长抑素:也称生长素释放抑制素,抑制生长激素、胰岛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
    ③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④促性腺激素: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⑤催乳素:由垂体合成和分泌,促进乳腺的发育和泌乳。
    ⑥胰岛素:由胰腺中胰岛B细胞分泌,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若B细胞受损,出现高血糖,导致糖尿。
    ⑦胰高血糖素:由胰腺中胰岛A细胞分泌,促进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
    4.固醇类
    ①雄性激素:肾上腺皮质分泌少量,主要由睾丸分泌,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
    ②雌性激素:肾上腺皮质分泌少量,主要由卵巢分泌,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
    ③孕激素:由卵巢分泌,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和泌乳准备条件。
    ④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Na+ )的重吸收和钾离子(K+ )的分泌。
    ⑤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升高血糖、抗过敏、抗炎症、抗毒性。
    ⑥肾上腺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具有控制糖类和无机盐等的代谢,增强机体防御能力。
    4.信息素:是在同种昆虫及各种昆虫之间存在种种能起到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称为信号化合物,由于这类化学物质起着在个体之间传递化学信息的作用,故称为信息素或“外激素”。根据其作用范围的不同,还可分为若干种,如性信息素、踪迹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和报警信息素等,而当前应用最多的是性信息素。
    二、植物激素
    1.生长素:1934年由美国的郭葛鉴定为吲哚乙酸。
    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②分布部位:分布很广,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胚芽鞘中都有分布,且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
    ③主要作用: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700万株玉米幼苗的茎尖,只含有1毫克的植物生长素,但是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却具有巨大的作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培育无根豆芽,促进果实发育,培育无籽果实,防止落花落果,盆景造型培育,绿篱修剪和果树整枝;植物组织培养中能影响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
    2. 细胞分裂素:是一类具有腺嘌呤环结构的植物激素。
    ①合成部位:存在于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主要是根尖。
    ②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植物组织培养中能影响植物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
    3.赤霉素:是一类属于双萜类化合物的植物激素。
    ①合成部位:一般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合成。
    ②主要作用:通过叶片、嫩枝、花、种子或果实进入植物体内,传导到生长活跃部位发生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杆伸长和植株增高;能打破种子、块茎或鳞茎等器官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4.脱落酸:是一种具有倍半萜结构的植物激素。
    ①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组织、成熟的果实、种子及茎等。
    ②分布部位: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③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叶和果实衰老和脱落。
    5.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
    ①合成部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多种组织中,特别是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
    ②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
    三、植物色素
    植物细胞中的色素主要存在于叶绿体、有色体、液泡等细胞器中。
    1.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含量较类胡萝卜素多,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其中叶绿素b为黄绿色,将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叶绿素a为蓝绿色,其中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接受大多数叶绿素a、全部的叶绿素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传递的光能后被激发,释放出高能电子,完成光电转换。
    2.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含量较叶绿素少,主要吸收蓝紫光,并可将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其中叶黄素为黄色,胡萝卜素为橙黄色。
    3.花青素:存在于根、叶、花、果皮、种皮等的细胞液中。其颜色因酸碱度不同而异,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在碱性条件下呈蓝色。
    4.藻红素:呈红色,存在于蓝藻和红藻的光谱色素,主要是吸收蓝绿光,所以红藻能生活在深海中。藻胆素又包括藻蓝素、藻黄素和藻红素。不同的光合色素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藻胆素主要吸收一些绿光、橙红光等长波光。海带细胞中除了含有叶绿素外,还有藻黄素,所以海带呈褐色。紫菜细胞中除了含有叶绿素外,还有藻红素和藻蓝素,所以呈紫色。
    四、动物色素
    1.黑色素:动物,特别是脊椎动物皮肤或者头发里的深棕色的色素。由黑色素细胞合成的,广泛存在于人的皮肤、粘膜、视网膜、软脑膜及胆囊与卵巢等处。白化病人因基因不正常而缺少酪氨酸酶,不能将酪氨酸合成黑色素,患者表现出毛发白色,皮肤淡红色,畏光。人的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衰老时,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头发变白。
    2.脂褐色:会随细胞衰老而在皮肤细胞逐渐堆积即形成老年斑。
    五、维生素
    1.维生素A:又名抗干眼病维生素,在动物性食物如肝脏、鱼肝油中含有,植物性食物中不含有,但胡萝卜等植物中的胡萝卜素可转变为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抵抗力。缺乏时易患夜盲症、皮肤角质化等病。
    2.维生素B1:又名硫胺素,主要含在稻麦等谷物种皮里,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正常的生理功能,人体内缺乏时会引起脚气病、神经炎等疾病。
    3.维生素C:又名抗败血酸,多含在新鲜果蔬里,具有强还原性,能将I2还原成I-,在含有维生素C 的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就可以用碘溶液来滴定被检测样品中的维生素C,缺乏时会引起坏血病等疾病。
    4.维生素D:属于固醇,在鱼肝油、蛋黄、肝脏等食物里含量较多,能促进小肠对Ca、P的吸收。缺乏时会得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5.维生素E:因与生育有关,故又名生育酚,属于酚类化合物。维生素E与动物的生功能有关,动物缺乏维生素E时,其生殖器官损受损而不育;维生素E极易氧化,可保护其它物质不被氧化,是动物和人体内最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对抗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延缓衰老。
    6.维生素K:凝血作用;有助于骨骼细胞的修补与生长。
    7.生物素:维生素H,肝、肾、酵母和牛乳中含量较多,是谷氨酸的生长因子。
    六、抗生素
    原称抗菌素。由微生物(大多数是放线菌)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具有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1929年英国学者弗莱明首先在抗生素中发现了青霉素。目前所用的抗生素大多数是从微生物培养液中提取的,有些抗生素已能人工合成,常用的抗生素有100多种。由于不同种类的抗生素的化学成分不一,因此它们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也很不相同,有些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些抑制核酸的合成,有些则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1.青霉素
    ①青霉素是最早发现并使用的一种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现在世界各国生产上使用的青霉菌菌种最初是在1943年从一个发霉的甜瓜上得来的,这种野生菌种产量只有20单位/毫升,目前经诱变育种获得的新菌种产量已经可以达到50000—60000单位/毫升。
    ②多年的使用使得不少病原菌对青霉素产生了抗药性,目前科学家已设法通过有关的酶制剂来改造青霉素的分子结构,进而研制出新型的青霉素。
    ③培养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
    2.其他抗生素: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放线菌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产生提炼抗菌素,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2000多中抗菌素中,大约有56%是由放线菌(主要是放线菌属)产生的,如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都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七、毒素
    为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许多微生物如细菌、真菌都能产生,有的积累在细胞内,有的排到细胞外。
    1.外毒素:细菌(产毒菌)在生长过程中由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能产生外毒素的细菌大多数是革兰氏阳性菌,少数是革兰氏阴性菌。将产生外毒素的细菌的液体培养物用滤菌器过滤除菌,即能获得外毒素。
    2.内毒素:由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存在于菌体内的一类毒素,化学成分是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是菌体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八、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
    属于效应T细胞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淋巴因子,能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1.干扰素:机体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细胞因子,是机体受到病毒感染时,免疫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反应而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接近的低分子糖蛋白,干扰素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白细胞介素—2:由淋巴细胞产生,能促进淋巴细胞活化和增殖,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科学家完成了人的白细胞介素—2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生产的白细胞介素—2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肿瘤和感染性疾病。
    九、营养素
    1.微生物五大营养素:包括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水和无机盐。
    2.人体六大营养素: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
    3.第七营养素:即指膳食纤维,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琼脂等。膳食纤维就是不能被人体胃肠道消化吸收的植物食物的残余物质,20世纪70年代以前,被认为是无价值的“废弃物”,现在它的价值重新被人们发现,甚至有人将它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微量无素等营养素并列,称之为“第七营养素”。其主要化学成分是非淀粉多糖和木质素。虽然不能直接为人体提供营养,但它却参与人体的一些生理活动,对人体的健康(如减肥、排毒养颜、降脂降糖、预防冠心病和胆结石症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十、矿质元素
    是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目前科学家确定的必需矿质元素有14种,大量元素:N、P、K、Ca、Mg;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Ni。
    矿质元素进入植物体后,有些仍然呈离子状态(如K)有些形成不稳定化合物(如N、P、Mg),它们都可被再度利用;有些形成难溶解的稳定化合物(如Ca、Fe),它们不能被再度利用。
    十一、其他
    1. 秋水仙素:从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种子和球茎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植物碱,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紫草素:生产上从大量培养的紫草愈伤组织中提取,是制造治疗烫伤和割伤的药物以及生产染料和化妝品的原料。
    3.纤维素:植物细胞内最重要的多糖之一,是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植物体细胞杂交时用纤维素酶、果胶酶分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4.细胞色素C:在生物体有氧呼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种蛋白质,约由100个氨基酸组成,通过人与多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可研究生物间亲缘关系。
    5.尿素:为蛋白质代谢终产物之一,在肝脏中产生,通过肾、皮肤等排出体外。
    6.胆红素:红细胞中的血色素所制造的色素,红细胞有固定的寿命,每日都会有所毁坏。此时,血色素会分解成为正铁血红素和血红素。然后正铁血红素依酶的作用会变成胆红素,而血红素则会重新制成组织蛋白。
    7.抗毒素:一类含有抗体的免疫血清制品。是将类毒素或毒素给马或其他大动物注射,使动物血清内产生大量抗体,然后将含有抗体的动物血清精制浓缩而成的,如破伤风抗毒素、肉毒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及蛇毒抗毒素等。抗毒素实质上是抗体,可中和相应的毒素,使其失去毒性。
    8.凝集素:一类能够识别特异性糖并与之非共价结合的蛋白或糖蛋白,因其具有特定的识别受体,在免疫系统和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栏目导航


触屏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04-2020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89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