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网,高考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高考成功 梦想成真!
注册 | 登陆 | 注销 | 会员中心 | 网站公告 |
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频道-新都网 >> 高考 >> 综合辅导 >> 正文

名师支招新课程高考:语文复习考试的对策

作者:孙善网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11

语文新课程高考与我们的对策

■江苏省姜堰市蒋垛中学 孙善网

  江苏省高考4年的语文自主命题,已经显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它的实施说明考试与素质教育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挖掘试卷的内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将其落实到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就能够适应2008年新课程高考提出的要求。

  尽管2008年是江苏首次新课程高考,但是,从江苏自主命题语文卷可以看出,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这些试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指向性,与新课程高考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注重审美情趣的激发与养成。2006年的《一幅烟雨牛鹭图》,把读者引向了如诗如画的纯美世界。你看,雨中飞来的白鹭,“一如几叶湿透的情书,撒在老牛四周”,充满了“持重与轻盈相辅相成的野趣,墩实与技巧搭配的哲理,憨厚与灵慧共生的诗情”。这样美的文字无论对人的心灵还是对人的审美心理都会产生纯洁的影响。

  注重精神价值的追求与熔铸。这几年江苏卷的文言文选文,所叙写刻画的人物都具有一颗关注民生疾苦的怜悯之心,一股正直刚劲、不媚权贵的浩然正气:徐绩不肯杖打逃避瘴险的当差的百姓,而对权贵“不少降节”;阳城对醉卧于路的奴仆宽容体谅,又能坚持正义,力阻奸臣为相;董槐救助逃难百姓,喊出了“民,吾民也”的仁义、正义之声,又能正直无私,替人申冤;高进之有勇有谋,智除叛贼,最终忠贞爱国,视死如归,从容就义。这些人物形象,深受中华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保持着优良的节操,仍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心日益功利化,道德水准逐步下滑,我们更需要发扬儒家文化的优良传统,以抵制经济发展给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

  注重向生活、向社会、向人生拓展与延伸。如2004年用口语方式转述书面材料的一道题,要求向参加座谈会的同学介绍邀请来的教授;2007年则根据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填写迎奥运主题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再如2006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劝诫人要珍惜青春,奋发有为。

  2008年语文高考备考,要理解语文的新理念,按照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实现从内容到方法的变革。具体可以落实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本的解读能力永远是语文的基本能力。教师要做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不能让学生充当教师的代言人。文本解读能力就是以精解、精赏为内容的教学。新课程与旧课程的重要区别就在于拒绝架空分析,旧课程常常是置精美的文本于不顾,囫囵吞枣就去作所谓的拓展,资料补充了一大堆,体会谈了几大筐,但对于千挑万选才选入教材的文本却导读得云遮雾罩,让人一头雾水。这样的教学怎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因此,“吃透文本,有效延伸”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准则。

  第二,从机械繁琐的分析中走出来,品赏语言的美,促进科学有序的思维方式的形成。语言美体现在语境中,离开语言分析语境是架空分析,而离开语境就无法体现语言的运用之美妙。因此,科学有序的语言思维方式应该是语言美与语境美的融合。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无论是在阅读中还是在写作中,想象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感情的融入和感情的激发都离不开想象,形象思维相对于抽象思维的理性而言就是感情的思维。想象力的衰退乃至丧失,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以及叙事写景文的写作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要填平它,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强化训练。

  第四,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会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用辩证的全面的眼光看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社会的主流是什么?告诉学生,社会与人一样,永远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是社会的大趋势总是在不断发展的,文明程度会向更高的境界迈进,这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创造,人的能动性促使人不懈地昂扬奋进。

  语文素养的形成绝不是线性的过程,而应当是立体建构的过程。除了上述多方面因素外,还可以发挥多元文化的熏陶作用,可以实行跨学科渗透,等等。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随着新课程高考方案的实施,发挥高考新课程理念的导向作用,语文教学定会走上真正为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道路。

 

  《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2日第7版

 

(责任编辑 史波涛)


查看更多关于名师支招新课程高考:语文复习考试的对策的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快速导航
培训信息
特别说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都教育所提供的招生和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都教育”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都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都教育”。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新都教育)”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邮箱:newdu2004@tom.com
  • 高考栏目导航
  • 高考资讯
    高考动态
    考试大纲
    高考热评
    报考指南
    高考政策
    招生计划
    高考语文
    语文指导
    高考作文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高考数学
    数学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高考英语
    英语指导
    英语作文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高考政治
    政治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高考历史
    历史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高考地理
    地理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高考物理
    物理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高考化学
    化学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高考生物
    生物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高考文综
    文综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高考理综
    理综指导
    历年真题
    模拟试题
    经验交流
    高考状元
    专家答疑
    家长专区
    专家谈学习方法
    考生谈学习方法
    保送生谈学习方法
    减压方法
    报考经验
    考试手册
    经历高考
    健康顾问
    综合辅导
    高考网为高考考生提供高考动态、高考招生信息、高考政策大纲、高考作文、高考试题、高考语文、高考数学、高考英语等高考辅导资料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4-2009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8993号
    本站为非经营性网站,收藏资料纯属个人爱好,若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newdu2004@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