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公务员考试考生的精神家园。祝大家公务员考试成功 梦想成真!
注册 | 登陆 | 注销 | 会员中心 | 网站公告 |

专项突破:文章阅读

http://www.newdu.com 2009/10/26 行职 万源泉 参加讨论

一、文章阅读题型分析

 

 我们先来看一下文章阅读的例题分析:

板块的边界并不就是海陆的边界,大部分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作为板块边界的活动构造有裂谷带、俯冲带、碰撞带这三种类型。大洋中[ ]数万千米的大洋中脊,中间就是裂谷。地幔物质从这里流出,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并把两边的板块不断推向两侧,裂谷是洋底的诞生地。某些陆上裂谷(如东非裂谷)可能会产生了新的海洋。与裂谷相反,位于大洋边缘的海沟是海洋板块的消亡带。洋底岩石圈在这里俯冲到大陆岩石圈之下,并潜入软流圈而消失。另外,如果边界两边都是陆地,这就成为碰撞带。随着碰撞角度的不同,这里或因挤压而隆起高山,或因剪切而形成断层,或者兼而有之。
    1.[ ]恰当的措辞是:
    A.遍布 B.扩展 C.绵延 D.延伸
    [解答] 正确答案是C。
    2.下列判断与文意相符合的一项是:
    A.板块运动的形式有三种:碰撞、俯冲和裂谷
    B.板块边界的碰撞或俯冲,和裂谷的情形相反
    C.裂谷位于海洋中或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处
    D.碰撞带和俯冲带位于大洋边缘或陆地之上
    [解答] 正确答案是B。
   

北京社招考试大纲中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这样介绍的“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所给的文字材料较长,主要是对词和句子一般意思和特定意义的理解;对比较复杂的概念和观点的准确理解;对语句隐含信息的合理推断;在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能比较准确地辨明句义,筛选信息。”通过大纲要求我们可以知道,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是考查较长文字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是给出一篇400到600字的文章,围绕这篇文章回答四至五个问题,这跟国家考试有所不同。从国家考试的趋势来看,文章阅读基本上已经消失了,所代替的是片断阅读,给出一小段文字,根据这段文字只回答一个问题。

文章阅读一方面比片断阅读难,另外一方面又比片断阅读简单,为什么呢?难在阅读量上,因为要在短时间看一篇400到600字的文章,如果这篇文章涉及的是自然科学方面,阅读起来难度就更大,但是它的题目设置是相对简单的,只要读通文章以后,根据这个题目,找到文章中相应的位置,相应的信息,大部分都能答对。而国家考试中片断阅读出题的形式是比较多样的,或者考察文章的主旨,或者它的观点,或者是段落大意等等。

因此,备考时要明确的复习重点,不要盲目复习,以免影响复习效果。

 

二、备考策略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阅读部分主要以科技说明文为主,科技类文章的内容范围很广,可能会涉及到天文、地理、生物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很多知识可能是一些科技前沿有关,很多考生对相关知识并不熟悉,有些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所以很多考生感觉无从下手。其实考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弄清楚这些知识本身,而是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因此,在备考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对相关能力的训练,加强对自己对文章内容掌握的能力,科技文一般文章脉络都比较清楚,不会有很深的主题,重点强调介绍知识。因此在平时备考中,要加强真题的训练,注重自己在短时间内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在阅读时要注意思考找出一篇文章的主题句,注意主题句出现的位置,重点词语语意的把握,平时在练习时,不要以做完题为目的,而是要仔细思考命题人的出题思路,选项设置等,这个过程是非常关键的过程,真题的真正的作用的就在此刻显现。此外,大量阅读也是在短时间内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多找些文章读对提高考试成绩也会很有帮助。

 

三、应试策略

 

行测考试是一种强度很大的考试,120分钟做135道题,平均每道题用一分不到的时间。言语理解与表达每篇文章500字左右,如果想从头到尾把文章读完再做题,阅读量是非常大的,这样肯定会占用太多的时间而导致考试的失利。因此在考试时,就要注意考试技巧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要先阅读选项,大致了解文章要考察的内容,然后注意文章的重点句、中心句,这些句子一般出现在段落开头和结尾,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要向前或者向后去找答案。这样解题的话,不仅提高了解题速度,准确率也大大提高。此外,很多文章一般有5-7道题,一般而言,这些题目之间也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一般一道大题里面的几个小题是不同的题型,如主旨题、观点题、信息判断题、因果关系题等,一般先做主旨题和观点题,再做其他题型会提高速度和准确率。因此,在考试时一定要适当选择应考策略,合理地分配考试时间,这样才会赢得最终的胜利。

因为从一篇综合性资料中可以抽取若干句子考察词语和语句,所以对于考察词语的问题首先要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一个词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有其确切含义,只有依靠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把词义理解准确、透彻。对字义、词义的理解,其基本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同时对于任何语句,考生的语感很重要,答题时要注意语感,注重语句表达的准确性。其次要熟悉基本的语法知识,依靠语法知识对句子进行分析,重点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是否合理,定语修饰的主体是否明确等等。
    同时,综合性的资料可以对考生理解整体段落的能力进行考察,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必须对给出材料有完整、准确的理解,要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主题;其次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或关键词;第三要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深加工;第四要看选项与原文的意思是否一致。
    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其他部分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存在备选项长度上的不等性。这种长度上的不等性可以为考生在不能很好确定哪一个是正确选项时提供选择的依据:分析以往的考卷可以看出,长的选项是正确选项的可能性有80%,因为命题人员在命题时,要充分保证正确答案没有歧义、没有异议,而要消除歧义和异议,表述正确,就需要有较多的文字作保证。所以考生在作答很难的阅读理解题目时,可以考虑这一策略,不过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例题: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的教育态度与教育行为必须在少年心中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几乎包括所有的教育手段,也包含着严格的纪律甚至惩罚。它也不完全等同于爱的教育,而是具有明显的操作性。
这段话主要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情感教育
A是一种以教育者的情绪感染的主要形式的教育。
B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
C是对少年所施行的一种教育。
D是"严"与"爱"相结合的教育。
此题的正确答案就是A。

在应对文章阅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中心内容和具体内容的关系是辩证的,只有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确定有关具体内容的准确位置。同样,如果对文章具体内容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就能更好地辨明文章的主题。
第二,文章的细节即某个具体事实并不是孤立的,它总要与其他事实前后呼应,相同性质的事实总会在一起出现。
第三,看懂文章的组织结构以迅速捕捉到所需要的信息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通过试题讲方法

 

哈勃望远镜是美国航天局联合制造的,长13米,重达12吨。它于1990年4月24日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带入太空,在25日被施放到613公里高的空间轨道,开始了为期15年探索宇宙奥秘的使命。1990年5月20日,哈勃太空望远镜首次睁开了它的电眼观察宇宙。它的对焦精度设计制造为0.007弧秒,也就是说相当于在965公里之外对准一个直径0.03米的目标。它升空两个月以后,科学家发现望远镜的2.4米主镜的精密度长大约为一根头发丝的 1/50,使进入望远镜的光线不能全部聚焦,造成成象模糊。原先预期它能辨别140亿光年的物体。但是由于主镜的缺陷,只能清楚地显示40亿光年的物体。另一个大问题是太阳能电池板颤抖。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轨道运行周期为97分钟,即每隔97分钟绕地球运行一击,一天之内日出日没15次,哈勃望远镜24小时要进出地球阴影区15次,科学家发现,哈勃望远镜每次进出地球阴影都不断产生剧烈振动,是由于其金属支架在地球阴影内外的温差幅度为150℃--50℃情况下,反复热胀冷缩所致。进入地球阴影区时,振动持续6分钟左右;飞出阴影区时,振动约持续20分钟,这个时段出现的颠簸,造成图像失真,严重地影响了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宇宙遥远天体这一主要任务的完成。1993年12月2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宙员,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中心升入太空,执行对哈勃望远镜进行在轨维修的任务。
1、对哈勃望远镜是什么物体,判断对的是( )
A、 它是安装在"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的天文望远镜。
B、 它是由"发现"号航天飞机指挥运行的宇宙探测器。
C、 它是由美国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联合制造的天文望远镜。
D、 它是在近地球轨道上运行的观测宇宙天体的天文仪器。
2、不属于哈勃望远镜设计制造预期功能的是( )
A、 对焦精度为0.007弧秒
B、 主镜精密度差大约为一根头发丝的1/50。 C、能辨别距地球140亿光年的宇宙物体。
D、 平均每天绕地球运行近15圈。
3、"是由于其金属支架"一句中的"其"指代的是( )
A、 哈勃望远镜
B、 望远镜的主镜头
C、 太阳能电池板
D、 航天器上的照相机
4、 对哈勃望远镜上产生故障的原因,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
A、 主镜头有误差,不符合预定规格
B、 太阳能电池组的控制板结构有缺陷
C、 每次进出地球阴影时都反复热胀冷缩 D、 其他某些仪器中还有小问题
解答:答案为:1、D 2、B 3、C 4、C。
回答这类题目时,必须先通读全文一遍,基本掌握了原文大意之后,再看题目。有些题目的答案一目了然,有些则需要透过题意加以分析才能得出答案。一般来说,在回答每一个问题时,必须把文中涉及该题的内容再扫瞄一次,以确定判断是否正确。

下面我们就文章阅读理解应当注意一些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

文章阅读中的理解词语含义,主要是指为解决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困难而弄懂词语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它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明显的,其含义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具体的文字;一种是隐晦的,虽然在语境中有具体的内容,但作者并没有把它用文字明确标示出来,需要考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归纳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在考试公务员中前者居多。
例题:
在地球之外,究竟有没有外星人?两位美国学者撰文说,他们花了5年时间,在北半球天空捕捉到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翰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1厘米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文中的"三次和两次"是指:
A、 向宇宙中的37个讯号分阶段进行调查的次数。
B、 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C、 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电波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D、 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整的次数。
解答:
选择C。此题检测考生对数量词所指范围的理解程度。原文讲他们寻找的结果是"捕捉到了37个可能是来自地球外文明的讯号",而不是向这些讯号调查,因此A 项不对。原文称他们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调查,而不是"分片调查",所以B也不对。D项中的"时间的长短"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关的内容。原句的含义是:用波长21厘米的电波进行了三次调查,用波长10.5厘米的电波进行了两次调查。故选择C项。

 

2、把握关键语句

    对关键语句的把握是解决阅读中的障碍,准确理解文章内涵的重要环节。一般是指表明文章主旨的句子,在结构上起衔接、照应作用的句子,在句意上比较隐晦难懂的句子等。理解它们的含义,仍然离不开具体语境条件。
例题:
据美国K大学研究人员称,大多数"生物降解"塑料并不真正降解。
利用能随时降解普通有机物质(例如纸和木屑)和细菌所进行的试验表明,包括塑料垃圾袋、"用后即丢"的尿布、饮料瓶等在内的大多数产品并不是可以生物降解的。
研究人员指出,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一些生产厂家说,这些产品如果在物理上发生了变化,则是可能生物降解的,它们一旦与其它物质混合,便会自然消失或者可以支持生物的成长。研究人员认为,真正的生物降解物质在需氧条件下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厌氧条件下它们则可以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而,经他们试验的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也不能达到上述标准。
文中"术语'生物降解'这个词的使用是不规范的"这句话的意思是
A、"生物降解"不是一个科学的术语
B、"生物降解"这个说法名不符实
C、"生物降解"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D、"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运用有语法错误
解答:
选择B。结合具体语境可知,这句话是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为了说明这句话,下文先介绍了厂家的说法,又谈了研究人员的看法及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厂家的宣传与实际情况不符,即句不符实。原文并没有否定"生物降解"这个术语的科学性,倒数第二句话还对这类物质的特点作了分析;原文也没有否定"生物降解"的现实性,开头强调并不能真正生物降解的塑料是"大多数",结尾讲"每个产品都不能降解"的"每个产品"是"经他们试验"的产品,并不是所有产品。所以A、C有误。D是明显的干扰项。

3、概括具体内容

    概括具体内容,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提练与升华。在抽象概括过程中,要做到内容完整而不片面、语言恰当而不偏颇、文字简明而不拖沓。
例题:
阴山以南的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地区的跳板。只要占领了这个沃野,他们就可以强渡黄河,进入汾河或黄河河谷。如果他们失去了这个沃野,就失去生存的根据,史载'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就是这个原因。在另一方面,汉族如果要解除从西北方面袭来的游牧民族的威胁,也必须守住阴山这个峪口,否则这些骑马的民族就会越过鄂尔多斯沙漠,进入汉族居住的心脏地带。
对上文主旨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阐明阴山以南沃野不仅是游牧民族的苑囿,也是他们进入中原的跳板
B、 阐明阴山以南沃野对游牧与汉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C、 阐明历史上游民族与汉族激烈矛盾的由来与发展
D、 阐明阴山以南沃野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解答:
分析备选答案可以看出:C项内容有偏差:A项只讲游牧民族,不全面;B项虽然内容概括全面,但仍是就事论事,并不是这段文字的主旨;D项是正确答案,比B项更具有概括性。

4、辨别筛选信息

    阅读的主要目的的是从书面语中汲取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分布在文章的各个部分。所以,阅读理解不仅仅是对某一个词语或句子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大量信息的正确理解。
例题: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他们以波长21厘米10.5厘米的电流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三次和两次调查。许多从事探索地球外文明的科学家认为,波长为21厘米的电波在宇宙空间中极为普通,如果地球外文明要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就很有可能会使用这个波长。
在探测时,他们试图寻找从极狭窄区域中释放出强大电波。每次探测的时间约需200--400天,所以获得的观察资料十分庞大。经过筛选,才获得了这37个讯号,其中有5个讯号特别强烈。这些讯号大多数是沿着银河系分布的,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然而,至今还未发现具有已接讯号物征的电波源,且在这些电波的方向上,也没有特异的星体存在。这37个讯号果真是由外星人发出的吗?
两位学者说,37个讯号"可能来自地球外文明",他们的依据是
(1) 讯号的波长是宇宙间极为普通的
(2) 大多数电波讯号沿着银河系分布
(3) 每次探寻的时间约为200--400天
(4) 在庞大的观察资料中这些讯号十分强大
(5) 捕捉到的讯号是离地球最近的
A、(1)(3)               B、(3)(5)
C、(2)(4)(5)          D、(1)(2)(4)
解答:选择D。(1)句强调地球外文明很有可能用波长21厘米的极为普通的电波向其他星体发出讯号;(2)句强调在银河系内有着大量的恒星,它们是智慧生命可能存在的地方;(4)句强调讯号十分强大,这有可能是外星人发出的电波。其它(3)(5)的内容与试题的内容无关。

 

5、分析作者观点

作者的观点,就是记叙文中的主题、议论文中的论点、说明文中的事物特征。在公务员考试中,文章阅读主要是说明文阅读,因此,全面准确地把握所说明事物的特征,是阅读理解的重要方面。
例题:
在"基本粒子"的大家族中,有一种叫中微子。它那穿山过海,敢于与光速较量的神奇本领和不费吹灰之力穿过地球的拿手好戏,极大地触发了科学家们应用研究的灵感。于是,中微子通信的设想脱颖而出了。这是一种采用中微子束代替电磁波信息的无线通信方式。它可以冲破电磁通信不可逾越的水下和地下这两个禁区,实现全球无线通信;它保密性好,传递信息快,不受外界干扰,对人体无害。这些优点是其他通信方式无法比拟的。
中微子通信过程和微波通信相似,有发射和接收装置。通信时,发射端首先用高能质子加速器,将质子加速到几千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然后去轰击一块金属靶子。此时,靶子的背面就会产生许多"短命"的介子,这些介子一边运动,一边发生衰变,从而变成中微子和μ子。再让它们共同穿过钢板,这时μ子被钢板阻挡并衰变了,剩下的就是纯净的中微子束。然后,再用信号对它进行调制,接着通过磁场控制载有信息的中微子束,使之按人的旨意朝一定方向传向目标。接收端是一个贮有近亿吨水的大水箱,箱内的光探测器星罗棋布。当发射来的中微子束在水中传过时,就会与原子核中的中子发生核反应而生成μ子,μ子在水中高速前进,受到核的减带作用放出光子,这些光子进而被水中的光探测器接收了,即可把原来中微子束所携带的信息解调出来,从而达到通信的目的。
1、从原文意思来看,下列对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所作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它们的通信过程、传递路线和装置是基本相同的
B、 中微子穿透力强,金属板对它不会产生阻碍
C、 中微子能冲破水下和地下两大禁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通信方式。
D、 中微子通信和电磁波通信都是用光来传输信息的
2、下列对中微子通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解调器是用来还原信息的装置
B、 中微子通信的始端和终端都利用了核物理原理及其技术
C、 经过磁场之后的中微子才成为束状并具有定向性
D、 中微子通信利用了基本粒子的其些物性,是一种采用高新技术的无线通信方式。
解答:1、B 2、C。
做这类题需要将备选项中的内容与原文逐一对应,淘汰错误的,选择正确的。如果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则做法恰好与前者相反。我们先来分析第一题:A项错误,虽然第二自然段从开头讲中微子和微波通信过程相似,但这是从都有发射和接收装置角度讲的。中微子可以冲破电磁波通信不可逾越的水下和地下禁区,二者传递路线不同;从通信装置看,也存在着明显差异。B项正确,因为中微子与μ子共同穿过钢板后,μ子被阻挡并衰变。剩下的是纯净的中微子束。C项错误,中微子通信现在只是一种设想,并不是"目前"的通信方式。D项的错误在于混淆了中微子的光波和电磁波的电波这两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再看第二题:C项是不正确的,因为经过磁场之前的中微子已成为束状,原文的第二自然段称,"再让它们共同穿过钢板……剩下的就是纯净的中微子束"。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这类试题主要是在原文和备选答案之间通过比较来选择或排除,考生要有较快的阅读速度,更要有阅读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能够迅速抓住关键词语,分辨原文与备选答案之间的细微差异。要具备上述能力,就要养成认真阅读的习惯,并注意在阅读训练中不断提高阅读水平。

五、文章阅读专项训练推荐

 

(1)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5题
  你能想像一只绿色老鼠的样子吗?科学家最近通过基因变化技术使老鼠长出了绿色的毛,试验的成功让科学家们相信,将相关基因移植入毛囊可以改变毛发的颜色,这意味着对毛囊进行基因变体疗法可能大有作为。
  抗癌公司是美国加州圣迭戈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这里的科学家将一种水母基因移植到老鼠的毛囊中,使老鼠长出了在蓝光下呈现荧光绿的毛发。该公司总裁罗伯特•霍夫曼说:“这些毛发之所以是绿色的,是因为其中有荧光绿色的蛋白质。”这种荧光绿蛋白质就是使水母在暗处发绿光的那种基因。霍夫曼将这种水母的基因移入一块剪下的老鼠皮上,他用一种名叫胶原酶的物质将老鼠皮组织软化,胶原酶可使毛囊更容易接受水母的基因,然后将老鼠皮放入培养液中。培养液含有一种腺病毒,这种病毒与平常引起感冒的腺病毒相似。该病毒很快进入老鼠皮上的水母基因细胞中。霍夫曼采取措施使病毒迅速复制,这样病毒细胞就可以将自己携带的基因成分载入老鼠的细胞中。霍夫曼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变化过程,他发现,老鼠皮的毛囊中明显出现了绿色蛋白质的斑点,这是每根毛发生长的基础。此后,这块老鼠皮上80%的地方长出了绿色的毛。然后,霍夫曼将这块长有绿毛的老鼠皮移植到活老鼠缺少毛发的皮肤上,移植的毛发在老鼠身上不断生长,逐渐遍布全身。
  目前,该研究最乐观的前景可能就是让灰白头发恢复成黑发。研究人员已通过基因疗法使白老鼠长出了黑色的毛,这对于治疗灰白头发是重大进步。但这种基因变体技术还要在老鼠身上再做几年试验才能用于人类。科学家们认为,一旦人类掌握了关于头发颜色的基因,基因疗法就可以用于美发。黑头发是因为真黑素在发挥作用,红头发和褐色头发也都有其生成色素,但目前还没破解金发的分子构造。一旦科学家们发现了所有决定头发颜色的基因,那么人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头发的颜色,只需激活或减少相关基因,而不是通过染色物质。

霍夫曼同时指出:“毛囊是个了不起的工具。”他相信基因工程能使毛囊产生任何形式的蛋白质,比如胰岛素和干扰素(一种免疫系统蛋白质)。小小的毛囊其实是个巨大的工厂。通过基因疗法,毛囊里不仅能长出健康的头发,还有可能承载某些基因来治疗白化病、糖尿病、癌症等。实际上,把基因疗法用于美发要比治病困难得多。美发需要把头上所有的毛囊都进行处理,而治病只在几个毛囊上进行处理就可以了。
  1. 根据文意,下列对文中的“相关基因”和“自己携带的基因成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种水母基因 水母细胞的基因成分
  B. 关于头发颜色的基因 病毒细胞的原有的基因成分
  C. 一种水母基因 病毒细胞的原有的基因成分
  D. 关于头发颜色的基因 水母细胞的基因成分
  2.文中说“毛囊是个了不起的工具”,下列不能作为这句话的依据的一项是( )。
  A.毛囊能通过基因工程产生任何形式的蛋白质
  B.小小的毛囊其实是个巨大的工厂,能制造胰岛素和干扰素
  C.毛囊里能长出健康的头发
  D.毛囊里可能承载某些基因来治疗白化病等顽症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水母身上带有能在暗处发绿光的荧光绿蛋白质,将该蛋白质植入老鼠毛发,就能使之发绿光
  B.霍夫曼把一种类似感冒病毒的腺病毒,植入活老鼠缺少毛发的皮肤上并迅速复制,这样就使老鼠皮的毛囊中明显出现绿色蛋白质的斑点
  C.霍夫曼采用的基因变体疗法就是通过基因变化技术对老鼠的毛囊进行基因改造,从而改变毛发的颜色
  D.科学家们认为,基因疗法能否用于美发,关键在于人类对头发颜色的基因的掌握,如果不能发现所有决定头发颜色的基因,那么人们就很难改变头发的颜色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能通过基因变化技术使老鼠长出绿色的毛,意味着目前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技术使老鼠长出其他各种颜色的毛
  B.人类的黑头发是因为真黑素在发挥作用,将来科学家只需激活或减少相关基因,而不是通过染色物质,就可能让灰白头发恢复成黑发
  C.霍夫曼移入水母基因细胞时,用一种名叫胶原酶的物质将老鼠皮组织软化,如果不用这种胶原酶,他的实验就不能取得成功
  D.如果利用毛囊进行的基因变体疗法在人身上的试验获得成功,那么人类对白化病、糖尿病和癌症等顽疾的治疗就会轻而易举了
  5. 下列哪项最适合作该段文字的标题?( )
  A. 彩色头发基因技术    B. 老鼠毛色变绿的原因
  C. 毛囊的作用          D. 如何利用基因技术
  

(2)阅读以下文字,完成6~10题
  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和前苏联的科学家分别发现,在大洋深处有一些深海声道可以让声波传得很远。在深海声道中,声音可以传播到数千公里之外而没有减弱的迹象。后来的科学家还为此做过一次实验,他们在澳洲南部海中投下深水炸弹,爆炸产生的声波顺着深海声道绕过了好望角,又折向赤道,横穿大西洋,经过3小时43分钟后,竟然被北美洲 百慕大群岛的测听站收听到了。计算起来,这颗炸弹爆炸后的声波一共“走”了19200公里,在海洋中环绕地球达半圈!
  经过理论分析,科学家发现,这是因为大自然在大洋深处造成了对声波传播非常有利的深海声道。海水下的声速基本上由温度和海水压力控制:温度愈低,声速也愈慢;而海水压力愈大,则声速愈快。大洋中的水温从总的来说是太阳照射造成的,因此温度总是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但到一定深度后温度就不再改变,形成深海等温层。而海水压力却只与深度有关,深度愈大,海水压力就愈大。因此,如果从海面向下观察,就会发现,声速先是随深度增加、温度降低而变慢,当下降到一个最低值时,海水温度不再改变,这时,声速就会随海水压力增大而变快。
  这样,声波传播的速度在整个海洋中变成了上下两层,在上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越慢;在下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则越快。在这两层交界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声道轴,由于声波在传播中总是向声速慢的界面弯曲,因此声道轴上方和下方的声音都会折回声道轴。在上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越慢;在下面的一层中,水层越深,声速则越快。这样,声能被限制在声道上下一定的深度范围内传播,不接触海面和海底,这就像在声道轴上下各放一块反射声音特别好的大平板一样,声音总是在这两块平板之间来回反射,能量不受损失,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这就是“深海声道”。
  深海声道经常受到复杂海况的影响,海洋深度的变化、海底山脉的阻挡都是障碍。一般说来,如果海的深度变浅,对声道会有明显的影响,但如果不浅到声道的下界,影响就不大,如果越过了下界,声道中的部分声波能量就会受损。海底愈浅,声能受损就愈严重。如果海底穿过整个声道,那么声道效应就没有了,声道就消失了。

6. 下列对“深海声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海声道是可以让声音以由快变慢再由慢变快的速度清晰地传播到大洋很深处一定范围内,并总是向声速慢的一面弯曲的特殊界面
  B. 深海声道是位处深海一定深度范围内,环绕地球达半圈并且能使声音在其中传播到数千公里之外而没有减弱迹象的特殊声道
  C. 深海声道是以深海等温层为界面形成的,因而能保证声波迅速而不受损失地传播到深海一定范围内的特殊的声道轴
  D. 深海声道是声能不接触海面和海底而不受损失地在大洋深处的一定深度范围内传播,从而让声音可以传得很远的特殊声道
  7. 在海水下的声速与温度和海水压力的关系是( )。
  A. 温度愈低,声速愈慢B. 温度愈低,声速愈快
  C. 海水压力愈小,声速愈快D. 海水压力愈大,声速愈慢
  8. 根据文意,不属于深海声道“奇异”特点的一项是( )。
  A. 深海声道可以使声音传播到很远而没有减弱的迹象
  B. 在深海声道中声速基本上不再受温度和海水压力的控制
  C. 在深海声道中传播的声音能折回声道轴而能量不受损失
  D. 声能在深海声道中总是被限定在声道上下一定的深度范围内传播
  9. 联系上下文,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在声道轴上方,随海水深度的增加,海水温度会越来越低,声速也因此而越来越慢
  B. 在声道轴下方,声速和海水深度成正比,和海水温度成反比
  C. 这样的声速差别正是使声道轴上下方的声音不断折回声道轴的重要原因
  D. 声道轴上下方声速的变化基本上是太阳照射和海水压力影响的结果
  10.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深海声道形成于大洋深处,这就意味着海洋越深处,声道轴上下方的范围就越大,就越容易形成深海声道,声道效应也就会越明显
  B. 深海声道对声波传播非常有利,因此,谁控制了全球深海声道,谁就能从某种程度上控制深海制海权,谁就能提升自身的军事实力
  C. 声道效应会受海底障碍的影响,如果人们想获得某一声道效应,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必要措施清除障碍,以使声道畅通
  D. 声波竟然可以顺着深海声道环绕地球达半圈,所以我们可以建成环球深海声道,并利用方向可控的声波来发展通讯事业

(3)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1~15题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沈冠军教授等根据可靠的石制品测年结果,认定云南省宜良县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话动,此前的中国原住民并未消亡,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的这一重要依据相应不能成立。作者同时认为骨化石的常规14C年龄存在较大误差,不宜在学术研究中引为佐证。这一成果发表于最近出版的《科学通报》上。

  众所周知,具有现代解剖特征的智人,即现代人起源的时间和地点,是人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多地区连续演化”和“非洲起源”这两种主要的学说,已激烈争论了近20年。相关遗物年代的准确测定,对澄清这一争议十分重要。沈冠军认为,过去20多年里测年新技术的应用表明,西亚和非洲10万年前就有现代人类。而我国相关人类遗址的主要测年手段,是以骨化石为样品的铀系和常规14C法,分辨率都很有限,重要晚期智人化石都被定在3万年内,同时缺少有确实年代依据的距今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所以尽管我国人类学家多倾向于“多地区连续演化说”,但上述测年数据却更有利于“非洲起源说”。

  近年来,沈冠军等基于洞穴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定年,研究了广西通天岩、白莲洞等晚期智人洞穴地点,发现这些原认为2万~3万年前的遗址,实际年代应在10万年左右,或者比这更早。也就是说,我国出现现代人类的时间,很可能不晚于西亚和南非,因此当前在学术争议中占上风的“非洲起源说”可能并不成立。

  为寻找进一步的证据,沈冠军和云南省宜良县文物管理所李建坤、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学平等一起,将目光锁定到位于云南宜良九乡风景区内的张口洞遗址。

  据介绍,张口洞遗址于1989年被发现,随后共发掘出现代人牙化石40余枚、石制品1800多件。上部地层炭块和下部地层骨化石的常规14C法测年结果,分别是距今1万年和1.5万年左右。沈冠军等认为,张口洞文化堆积中夹生的钙板多达10层,纯净致密、结晶良好的洞穴次生碳酸盐岩可作为铀系年代测定的理想材料,堆积物代表的时间跨度显然远大于原认为的5千年左右。为此他们多次进行实地采样,对其人类演化意义进行了“再研究”。

  测年结果显示,张口洞的钙板层中表层和第二钙板层小于1万年;第四、五钙板层分别为约5.5 万和11万年,其间出土的石制工具是我国这一时段人类活动的确证。因此作为现代人类“非洲起源说”论据的“中国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缺环”,很可能只是测年技术系统误差造成的假象。4万~10万年是现代人类起源、扩散和演化的关键时期,至少我国南方在这一时段存在人类活动,这里人类演化的时间序列很可能并未间断。

研究结果表明,张口洞第六钙板层形成年代为30万年前,其下堆积远大于骨化石常规14C测年给出的约1.5万年。因此长久以来在国际学术界颇受质疑的骨化石样常规14C年龄,其数据“果真不可相信”。沈冠军认为,上世纪80年代前以这一时标测定年代的地点,都应用新技术重新研究;即使暂无可能,也不宜在学术研究中将其引为重要佐证。

  11.文中说:“上述测年数据却更有利于‘非洲起源说’。”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上述测年数据”的一项是( )。

  A.云南省宜良县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

  B.西亚和非洲10万年前就有现代人类

  C.我国重要晚期智人化石都被定在3万年内

  D.我国缺少有确定年代的距今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

  12.沈冠军教授等人对人类起源研究的意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出现现代人类的时间,比西亚、南非都早

  B.我国4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缺环可能是测年技术系统误差造成的假象

  C.我国南方在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这里人类演化的时间序列很可能未间断

  D.研究的结果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类学家倾向的“多地区连续演化说”。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关于现代人的起源,世界上存在“多地区连续演化”和“非洲起源”两个主要观点,已激烈争论了近20年

  B.开始是“非洲起源”论占了上风,后来由于中国考古的发现,“多地区连续演化”论占了上风

  C.骨化石常规14C测年法存在较大误差,因而这种测年方法得出的数据长久以来在国际学术界颇受质疑

  D.沈冠军等人的研究是采用新的方法,即铀系定年法,这种方法比14C法分辨率更高

  14.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次生碳酸盐岩铀系定年法是我国地理学教授沈冠军发明的

  B.沈冠军之所以把张口洞作为研究的地点是因为那里出土的化石特别多

  C.上世纪80年代前所测定的遗址年代都是不准确的,因而不能在学术研究中加以引用

  D.中国现代人可能不是起源于非洲,“非洲是现代人类的发源地”的观点有可能不成立

  15.对张口洞遗址的考古研究,其主要是为了说明( )。

  A. “非洲起源说”可能并不成立

  B. 张口洞遗址在距今4万~10万年间存在人类活动

  C. 常规14C法测年的准确性

  D. 我国最早有人类的产生

  

(4)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6~20题

  关于水族的来源,国內外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结论是,水族是我国南方由古代“百越”族群中“骆越”后裔的一支,逐渐发展成为单一的民族。但是,水族先民什么时代,什么原因,从什么地方来到南方融入百越之中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水家专家所关注的,也一直没有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贵州省水家学会副会长蒙熙林说,从殷商亡国变迁的历史、水族古文字及水书、水族历法、水族复杂的韵母系统、水族语言中保留着大量的中原古音、水族盛大年节——端节以及DNA鉴定等等资料的研究表明,水族先民可能从北方迁徙而来。

蒙熙林进一步分析说,荔波县档案局收藏的一本清代水书上印有梅花鹿的图案,而梅花鹿在南方是绝对没有的。其次,登高跑马是水族端节活动的一个重要內容,跑马的时间都在亥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而水族端节跑马讲究配鞍而骑,如实在没有者,也要用色彩艳丽的被面折叠于马背作替代。配鞍而骑是典型的北方民族骑马习俗,与南方“不鞍而骑”的习俗截然不同。另外,水族人嫁女儿时,嫁妆中必须有件羊毛大衣,这是水族人富贵的象征。而南方炎热的气候显然与羊毛大衣格格不入。

  更具有说服力的是,医学研究部门通过对水族群体抽血进行DNA鉴定,得到了科学的结论。1997年,贵州医学院遗传专家对贵州汉族、苗族、布依族和水族等几个主要世居民族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都是同一民族家庭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结果表明,水家先民确定是西北地区民族的血缘。

  专家们分析,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第一次举族迁徙,由中原的睢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使水族先民从殷商的母体文化中分化出来,逐步融入百越族群之中。水家先民第二次举族大迁徙,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朝统一中国,发兵征服岭南之后。这次迁徙促使水家先民从百越母体中分离由来,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大致形成后世分布的格局。

  在生产力发展缓慢的古代。水族地区经历了八九百年的生息发展,到公元629年之后,才相继出现唐王朝在水族地区设置应州、抚水州、莪州、劳州、都尚县、婆览县建制的辉煌。水族在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既有自己的一部分融入到相邻的民族之中,也有相邻民族的一部分融入到水族之中,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

  因此,在水族民间、在水族研究史上,出现殷人后裔说、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等等,那只不过是水族发展历史过程中某一时段或某一分支的事实。

  16.根据文意,下列对“水族先民可能从北方迁徙而来”的理由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族有自己的古文字,水族语言中保存着大量的中原古音,有着复杂的声韵母系统

  B. 水族书上印有南方绝对没有的动物梅花鹿的图案,水族人嫁女必送羊毛大衣

  C. 水族人骑马讲究配鞍而骑,骑马必配色彩艳丽的被面折叠于马背

  D. 水族盛大年节——端节的时间和汉族春节的时间相当,端节的活动——登高跑马的时间亥日相当汉族春节的大年初一

  17.根据文意,下列有关水族的发展演变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亡国之后,水族先民由中原的睢水流域一带向南迁徙

  B.水族先民的第一次举族迁徙,融人了岭南的百越族群中

  C.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秦王时期,水族逐步由南溯流向西北迁徙,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生息

  D.一直到了公元629年之后,水族才形成了后世分布的格局,有了建制的辉煌

  18.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水族是由我国南方古代“百越”族的后裔“骆越”族的一支逐渐发展成的单一民族,这是国内外专家、学者较为一致的看法

  B.遗传专家对水族群体作了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将三代都是同一民族的150份标本进行了2600余次实验,最终才得出了一个结论

  C.水族从殷商母体文化中分化出来,又从百越母体中分离出去,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和相邻的民族互相融合

  D.水族先民的两次迁徙,共经历了八九百年的时间,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缓慢,水族发展的历史是漫长的。

  19.下列关于水族起源的说法,最全面的是( )。

  A. 殷人后裔说  B. 两广源流说

  C. 江南迁来说  D. 以上都不对

  2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以水族古文字写成的水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极高的研究价值,受到世界语言学界的瞩目

  B.贵州的汉族、苗族、布依族等世居民族与水族的种群血缘有较大的区别

  C.在对水族群体的DNA鉴定中,也发现了有不同于水族特征的个例

D.“西北迁来说”是水族来源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的“两广源流说”、“江西迁来说”、“江南迁来说”的谬误做了纠偏


 

(5)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1~25题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一个观念: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认为人类的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环境危机、生态冲突等问题,这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密切关联;这种西方所主导的观念,不仅在西方社会发展,而且慢慢地传染到全世界。这种观点至少有三个特点: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漠视与自然的和谐,还漠视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这是最大的错误。工业革命只是这些观念比较特别的发展,而这些观念是来自最早期的西方文化理念——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教授说:“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从肇基已基本为不同的原则所支配。”所谓不同的原则,就是不同的基本文化理念,即连续性的宇宙观和断裂性的宇宙观。他还说:“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生产技术革命的结果,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而是逐渐通过政治程序所造成的财富极度集中的结果。”他认为,中国文化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的过程中,就表现了一种特别的文化理念,叫做“延续”或“连续”;以苏末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老祖,从新石器进入金属器时代开始,其基本的文化理念则是一种“断裂”的理念。这两种文化现象在文明初始阶段已经形成,并延续至今。

  最明显的“连续”表现在生产工具上,从夏朝转入商朝开始利用青铜器的时候。商朝的青铜器都是用来作为礼器、酒器和兵器,如“鼎”、“爵”和“戈”等等;而商朝所用的农器是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和骨头。但苏末不同,它的青铜器最早是用来种植小麦,用青铜刀来收割成熟的麦穗。从新石器进入青铜器时代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跟前面关系的断裂。西方学者常常笑话说,你们中国人好笨,有青铜器却不用来生产。我们当然知道用青铜器来生产更有效,产生更多,但多不一定好。从那个时代开始我们就希望跟自然和谐,互相尊重;不愿意用很有效的东西来破坏自然;我们认为自己跟宇宙是一体的、连续的,这一点从那时候开始就是我们整个宇宙观念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人际关系也是如此。从夏朝到商朝,一直到后来的封建时代,我们都是以氏族、宗教为主体的延伸。但是苏未一开始就放弃了氏族、宗教的团体,而以地缘的团体来代替。因比,在人际关系上,我们延续了宗族关系,而苏末断裂了,代之以地缘关系。其他,如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差别都是如此。

  21.对“多不一定好”理解正确一项是( )

  A.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技术革命的结果,因此“多”不利于社会文明产生

  B.中国文明社会的产生,不是商业贸易的起飞,当时社会还没有这样的商业贸易需要,因此没有“多”的必要

  C.“多”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度集中,不符合中国文明社会产生的要求

  D.“多”会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这种不尊重自然的做法会影响人类的连续发展。

  22.对“延续”这一中国文化的理念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续”包含着这样的思想:人与自然,与其他人,与整个宇宙是连成一体的

  B.“延续”即保持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因此商朝所用的农具延续了新石器时代所用的石头、木头、蚌器跟骨头

  C.“延续”是一种连续性的宇宙观,意味着应该维持和谐、平衡的关系

  D.“延续”这一中国的文化现象从文明初始阶段就已经形成,它体现在生产工具、人际关系、文字应用、城乡关系、财富累积等方面

  2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两河流域下游的苏末文化促使工业革命的产生,推进了西方文化理念的发展

  B.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是现代社会主流的社会文化范式,它影响全世界

  C.西方文明较之中国文明,就其特点看,更多地包含着一些错误的理念

  D.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不仅影响着西方社会,也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影响

  24.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连续与断裂是中西文明理念的差异之所在,这两种文化是可以互补的

  B.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不是后期才产生的,而是从文明一开始出现就形成了

  C.人类文化造成今天这样的环境变迁,是西方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应引以为戒

  D.作者对工业革命导致环境危机、生态危机等问题的观点持否定态度

  25.下列不属于西方所主导的观念的特点是( )。

  A. 强调竞争B. 强调征服

  C. 无限制地利用物质D. 注重和谐

  

(6)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6~30题

   26. 即使动物比人低等,我们这些所谓的“万物之灵”也没有任何理由去折磨、虐待、杀戮他们,这是生命权利的必然,更何况“高等”也仅仅是多了一些“智慧”而己,没有比强大的智慧支撑下的残忍更让这个世界觉得战栗和恐怖的事了。如果仅是黑色的暴力,我们或可根除,但更让人觉得悲哀和无奈的却是那些灰色的“漠然”;无可否认,许多儿童都有一种凌辱小动物的“野性”,这或者可以看为动物的本能,而身负教育引导之责的父母、老师虽戴着文明的冠冕,却有几人担负起文明的教育之责?耳闻杀死了30只小猫,有几人从文明教育的深层、从善良人性的角度去探究、思索,因为30只小猫在大多数人眼中和30个人无法相提并论。

  以下选项,最符合上文意思的是( )。

  A. 人类比动物高等,仅仅是有意识,在生存权利上,人并不比动物享有特殊的权利

  B. 在现实中,如果我们将这些虐待、杀戮、残害动物的人绳之以法,将这些黑色的暴力根除,我们将可以让这些可怕的事不再发生

  C. 老师和父母一样都应该对富有“野性”的儿童起教育、引导之责,因为他们相对于儿童而言,所有人都是文明人

  D. 因为小猫的生命与人的生命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在大多数人看来,残杀几只小猫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27.当攻占巴士底狱的号角吹响之时,成千上万的群众在枪弹硝烟中浴血奋战,画家此时不能遏制住激情与斗志,飞扬着手中的画笔,将一位英勇的姑娘幻化为一个战斗的自由女神渲泻在画布之上,迎风飘扬的三色旗帜、横七竖八的尸体以及女神背后代表各个低等阶层的战斗者,都使整个战场在残酷中弥漫出“自由”的气息。德拉克罗瓦这位画坛上的巨匠,准确地把握住这场伟大革命的脉搏与内涵,将光荣与进步永远地留存于世人面前。

  以下选项,不符合上文意思的是( )。

  A. 画中的“自由女神”是根据法国大革命中攻占巴士底狱时的真实人物故事而作的

  B. 该画反映了在自由精神的引导下,法国各个阶层为胜利而浴血奋战的场景

  C. 画作者德拉克罗瓦在其画作中准确地对这场革命背后的革命精神进行了诠释

  D. 德拉克罗瓦通过其画作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这场革命的伟大及其进步意义

  28. 文化的繁荣必须植根于经济的发达,隋唐、两宋的历史就是明证;但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有其独立性,如果沾染了过多的经济元素,沦落成经济的附庸,文化就不再是文化,而成为了庸俗。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已经被经济的油彩涂抹得面目全非;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其创造者也在经济的浪潮下趋之若鹜地弃艺从商;文学作为一种文化,在利润的驱使下,“著作”产生速度并不比“速冻饺子”吃到口中慢多少。……因此,古老的城墙被拆毁不再是偶然的决策失误,珍贵的遗迹变得像公园一样热闹不再让人觉得痛心,其他一些文化的堕落现象更是难以尽言,整个社会一方面在口头上高呼发展文化,另一方面却在金钱的面前卑躬屈膝、破坏文化。这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福?是祸?

  以下选项,最能准确复述上文意思的是( )。

  A. 文化必须依赖于经济的发展,但不能成为经济的附庸

  B. 现代社会存在很多文化被经济所污染的现象,这将破坏社会的发展进程

  C. 文化是上层建筑中的一个部分,应该独自发展,如果在金钱面前卑躬屈膝,势必会削弱自身的意义

  D. 经济破坏文化的现实情况告诫今天的人们应当立刻警醒,将经济元素尽可能多地从文化中剔除出去

  29. 我们总是过多讨论政府如何采取措施来改善社会公共秩序,如何来遏制民工犯罪问题;总是在抱怨,民工们为什么那么脏乱,为什么老是随地吐痰。事实上,所有的市民们都该反省一个问题,我们对民工倾注了多少关切之心,哪怕是同情这心?如果是一个拎着大提包的学生,我们或许会去帮忙拎一下,但有几位市民曾想过去帮一个扛着更大更沉包袱的民工?我们可以为一个年轻的都市女孩让座,有几人会对满脸疲惫的女性民工说声“您请坐”?见到民工,提起民工,我们总是无法掩饰眼中的鄙夷,心中的冷漠,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在我们的心中,他们永远不如我们高贵,不如我们文明。我们一直在呼吁尊重人权,可是我们有否从心底里真正地尊重过他们的人权呢?不保护弱者的社会是一个暴力的社会,不尊重弱者的心理是一种蛮横的心理,两者都远远脱离了文明。

以下各项,能够直接从文中推出的是( )。

  A. 民工犯罪问题、不遵守文明规则问题的根源在于市民们对这些民工倾注的关心太少,总是歧视他们

  B. 遇到一个扛着大包的民工,大多数市民都不会去帮忙,因为普遍地,他们从心底里对民工怀有鄙视、漠然的感情

  C. 民工们也有自己的人权,都市人应该从内心深处尊重他们,不排斥他们,从物质和精神上去帮助、关心他们

  D. 文明的实现有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一个能保护弱者的社会,二是社会普遍的心态应该是尊重弱者的善良心态

  30.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10°~30°之间,多属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全年气温较高,且一年分为旱季雨季。这种气候特征制约着南亚的农业,一方面,高温决定了南亚热带农作物的种属;另一方面,降水量的正常与否又决定着农业的丰歉程度、旱涝情况等。每年6月~9月,西南季风盛行时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东北季风盛行时为旱季。因此,西南季风对南亚的农业有重要影响。正常年份,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异常年份,西南季风过强或过弱,则易形成水灾或旱灾。所以,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是南亚农业稳产和高产的关键。

  以下关于上文表述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过春节的时候,印度大部分地区正处于东北季风盛行时期,正常情况下,也就是旱灾时期

  B. 当澳大利亚人过圣诞节的时候,南亚大部分地区正处于旱季,干冷的气候会制约水稻等需水较多的农作物的生长

  C. 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之时,孟加拉国将雨量充沛,农作物长势良好,但如果该年西南季风过弱,农业将可能歉收

D. 某年南亚次大陆大部分地区西南季风过于强烈,降雨频繁,但各国农业收成并未有外界预想的糟糕,这说明本区域国家的水利工程可能建设得较好


参考答案:

  1-10:D、C、C、B、A、D、A、B、B、C

  11-20:A、A、B、D、A、C、D、C、D、D

  21-30:D、B、D、C、D、A、B、A、B、B

(责任编辑:admin)


查看更多关于的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快速导航
考试用书
信息检索
站内   百度   Google
辅导课程
特别说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都教育所提供的招生和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都教育”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新都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都教育”。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新都教育)”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邮箱:newdu2004@tom.com
  本网欢迎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newdu2004@tom.com
  • 公务员考试栏目导航
  • 招考资讯
    考试新闻
    政策法规
    公告通知
    综合新闻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综合指导
    言语理解与表达
    数量关系
    判断推理
    常识判断
    资料分析
    公共基础知识
    行政历年真题
    行政模拟题
    行政专项训练
    公共基础历年真题
    公共基础模拟题
    时政申论
    申论指导
    专家预测
    热点剖析
    申论范文
    申论历年真题
    申论模拟题
    专业笔试
    法律知识指导
    其它知识指导
    专业历年真题
    专业模拟题
    法律法规
    面试指导
    面试指导
    面试热点
    面试真题解答
    面试历年真题
    面试模拟题
    备考经验
    考生心得
    综合辅导
    综合辅导
    网友上传
    综合辅导
    真题解读
    专家访谈
    专家解读
    图书导读
    其它考试辅导
    三支一扶考试
    村官考试
    选调生考试
    社会工作者考试
    报关报检考试
    军转干考试
    招警考试
    银行、农村信用社
    公开选拔考试
    政法干警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为公务员考试考生提供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公共基础知识、面试等国家公务员考试及地方公务员考试辅导资料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4-2009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8993号
    本站为非经营性网站,收藏资料纯属个人爱好,若有问题请联系管理员:newdu2004@to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