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1、真题及答案正在收集发布之中,请从本页面下半部分或点击此处开始阅读!
2、本页面即时更新,请及时刷新本页面以便获取最新信息,刷新方法:按键盘上的F5键即可!图片版若看不清楚,请将鼠标放置于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轴即可放大或缩小图片。
--------------以下开始为本次考试真题及答案正文--------------
2020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B卷)
材料一
传统制造业是浙江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发展之基、富民之源,深刻地影响着浙江“两个高水平”建设。无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本世纪初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出口高增长阶段,还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浙江率先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转型升级阶段,传统制造业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规模大、占比高、技术成熟的传统制造业不仅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还是新兴产业的孵化基础。
当前,浙江传统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和阵痛期,面临着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根据2016年度统计数据测算,全省10个重点传统制造业用47%的工业用地、73%的能耗、85%的排放、43%的用工,贡献了43%的工业增加值和40%的税收,投入产出效益总体偏低。在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等关键指标上,总体低于全省制造业平均水平。以纺织行业为例,浙江纺织行业规模上企业数量庞大,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仅有3家,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4个百分点。
材料二
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是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共同经验。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于英国,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为标志的现代制造业快速崛起,推动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19世纪末,德国、美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在电力、机械等领域形成领先优势,实现了现代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钢铁、电子、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的支撑下,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在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完善升级的制造业体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观一些曾经也在工业化上取得不俗成绩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放松对制造业发展的坚持,特别是忽视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陷入了经济增长缓慢、收入提升停滞的“中等收入陷阱”。
当前,全球经济在开放与保护的较量中艰难前行,贸易保护主义为世界经济蒙上阴云,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制造业承受着更大的挤压风险。2017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并将其列入“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充分利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不断提高传统制造业高新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2018年,《浙江省加快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2年)》出台,该计划围绕消费品、原材料、机械装备及零部件制造三大领域,在2017年确定的纺织、服装、皮革、化工、化纤、造纸、橡胶塑料、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等第一批10个重点行业基础上,增加汽车零部件、低压电气、金属制品、泵阀轴承、家具及竹木制品、家用电器、文体用品等第二批7个重点行业,基本实现主要传统制造业门类“全覆盖”。
经过2017年至2019年两年多的努力,浙江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760家,整治提升“低散乱”企业(作坊)10.1万家;累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4.32万亩,腾出用能空间506万吨标煤。有效利用盘活空间,加快先进制造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建成小微企业园726个,入驻小微企业3.73万家。截至2019年,全省上云企业达到32.5万家;建设121个“无人车间”、“无人工厂”,130个骨干数字企业,127个数字化重大项目,100个数字化园区。传统制造业领域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809家,建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51个。全省拥有年产值超千亿元集群12个,超百亿元集群80多个,累计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1家,居全国前列。
两年多励精图治,浙江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从不到5%回升到6%左右,增加值率从18.2%提高到20.8%,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1%,亩均增加值从80多万元提高到近100万元,传统制造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50%以上,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在高基数上的高质量发展。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浙江实践表明,传统产业并不是落后产业,也不是夕阳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