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政法干警招录教育入学考试《文化综合》精品教程

2010/7

易贤网
|

字号:

第二节   北伐战争

    1925年,军阀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推翻革命政府。广东革命政府以黄埔军校的学生军为主力,进行两次东征,在省港工人和东江农民的支持下,全歼陈炯明叛军。不久,国民政府又统一一了广东、广西,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这就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

    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使帝国主义和各派军阀十分恐惧。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奉系军阀张作霖达成“谅解”,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他们一面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迫使国民军退往西北地区;一面准备南下进攻广州国民政府。

    为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军阀。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军迅速占领湖南,连克湖北军事要地汀泗桥和贺胜桥,占领武昌。吴佩孚的主力被消灭。

    北伐军在湖北激战的时候,孙传芳到江西,企图攻击北伐军的侧后。北伐军转攻江西,南北合击,歼灭了他的主力,占领南昌。福建敌军起义,北伐军进占福建、浙江。第二年春,北伐军占领南京,进驻上海,威震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吴佩孚、孙传芳溃败时,张作霖进军河南,企图阻挡国民革命军北伐。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从武汉北上的北伐军连战皆捷,与冯玉祥的部队会师郑州。奉军被迫撤退。从南京北上的北伐军也占领了徐州。

    北伐战争得到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北伐军到达哪里,哪里的工会组织就大发展。北伐军占领长沙、武汉以后,湘赣两省工人成立总工会,组织工人纠察队,支援北伐战争。为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前两次起义失败后,第三次武装起义在陈独秀、周恩来亲自指挥下,取得了胜利。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北伐军经过的农村,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尤以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那里的农民,在农会领导下.纷纷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农会还组织农民支援北伐战争。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热情歌颂农民运动。

    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高涨,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等一系列屠杀中国军民的事件。各地人民进行反帝斗争,纷纷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队,收回租界。这次斗争,成果最大的是湖北、江西的人民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北伐战争不到一年,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这主要是由于:第一,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主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兵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第二,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军出师时,省港罢工委员会组织工人运输队、宣传队、担架队随军出征。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总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的打击;农会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支援北伐战争。第三,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第四军中的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胜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