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政法干警招录教育入学考试《文化综合》精品教程

2010/7

易贤网
|

字号:


    (3)面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企业制度创新的效果体现在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之中。要加快建立企业优胜劣汰、人员流动、管理创新、风险防范等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它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只有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才能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国有企业改革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开始了。特别是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并把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

    到现在,我国国有经济仍存在战线过长、范围过宽、布局不合理的问题。l998年,在608个工业小类行业中,国有企业涉足的行业有604个,占99.3%,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涉足的有533个,占87.7%。另外,国有企业还分布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国有资产的广泛分布,表面上看似乎加强了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这种状况削弱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限制了国有经济优势的发挥。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群众利益,也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我们要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体制和制度保证。通过加快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通过放权让利、政企分开、转换经营机制等一系列改革,特别是中共十五大以来,国有经济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利润4600亿元,可见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如何实现大型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仍然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抓好三环节:

    第一,确立企业法人地位,建立中央、地方两级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明确国家作为投资者只行使出资者的权力,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行政管理职能分开。企业以独立的法人身份在市场活动。要保证公司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同时健全有限责任制度,明确界定出资者与企业的关系,国家不再对企业负无限责任。

    第二,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公司制企业的组织结构上,企业必须按《公司法》的规定设立相应的治理机构,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人和监事会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的结构和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继续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第三,完善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管理制度。要彻底改革传统的劳动、工资、会计等制度,在企业内部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竞争性劳动、工资制度和规范的现代会计制度等。企业要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

    另外,要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的改革重组,稳步推进邮政、铁路行业改革,推进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积极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改革,形成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